2025年泰州市靖江市校园招聘精神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自然人张某想要立遗嘱,下列可作为见证人的是()。
A.天资聪慧的七岁男童王某
B.作为邻居多年的范某
C.张某已去世的儿子的女儿张小某
D.5岁的自然人刘某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遗嘱见证人的资格条件。依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七岁男童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法准确理解遗嘱相关事项,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5岁的自然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见证遗嘱的能力,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张某已去世儿子的女儿即张某的孙女,作为法定继承人,与遗产继承存在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邻居多年的范某,不属于不能作为见证人的法定情形,具有见证能力,可作为遗嘱见证人。综上,正确答案对应的是描述邻居多年的范某这一选项。
2、()是指期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A.承诺
B.要约
C.要约撤回
D.要约邀请
【答案】:D
【解析】首先来明确各概念的含义。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是要约邀请。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与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不同。要约撤回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前,取消要约的行为,并非希望他人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也并非希望他人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对应的概念是要约邀请。
3、行政公共关系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正确把握舆论,当政府树立起较好的舆论形象后,仍持续完善自身,以创造更高的美誉度,这属于()的体现。
A.了解舆论
B.完善舆论
C.纠正舆论
D.引导舆论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行政公共关系中正确把握舆论的相关内容。正确把握舆论包含了解舆论、完善舆论、纠正舆论、引导舆论等方面。了解舆论侧重于对舆论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纠正舆论是针对错误的舆论进行改正;引导舆论是对舆论的走向进行引导;完善舆论则强调在已经有了一定良好舆论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创造更高的美誉度。题目中提到政府树立了较好的舆论形象之后,仍然不断地完善自己,创造更高的美誉度,这符合完善舆论的定义。所以答案是完善舆论。
4、公文处理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①草拟②签发③审核④发文。上述公文处理程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③①②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公文处理的正确流程是先草拟公文,形成初步文稿,之后对草拟的公文进行审核,检查内容是否准确、规范等,审核通过后由相关负责人签发,最后才能进行发文操作,所以先后顺序是草拟、审核、签发、发文,即①③②④。
5、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史观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对不同哲学观点的判断。此观点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过程的制约,以及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则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或者只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所以该观点符合唯物史观的定义,应选择唯物史观这一选项。
6、某机关向下级机关发文,同意其启用新公章,这体现了公文的()。
A.传达、贯彻和执行作用
B.请示、报告和答复作用
C.指挥、部署和商治作用
D.交流、沟通和凭证作用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公文的作用。发文机关同意下级机关启用新公章,是对下级机关请示的一种答复。传达、贯彻和执行作用主要强调公文对上级政策、指示等的传达落实,与本题同意下级启用公章这一答复情况不符;指挥、部署和商洽作用侧重于上级对下级工作的指挥安排以及不同机关之间的协商洽谈,本题重点是答复而非指挥部署等;交流、沟通和凭证作用虽有交流沟通,但未突出对请示的答复这一核心特性;而请示、报告和答复作用精准体现了下级请示启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