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诊治专家共识5
202
摘要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治疗困难,术后复发率高。根据近年来国内外
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中国学者对腹膜后肿瘤的研究成果,我们对2019年
中国腹膜后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涵盖腹膜后肿瘤的检查、诊断、
外科治疗、辅助治疗、营养康复以及复查和随访等。
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目前关注腹膜后肿瘤的学者逐渐增多,2019年中
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发布的专家共识亟需更新。为了推广腹膜后肿瘤规范
化诊治理念,促进学科发展,由中华医学会牵头,组织全国腹膜后肿瘤领
域的专家学者参考国内外最新的腹膜后肿瘤领域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腹膜
后肿瘤的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本共识。
01概述
腹膜后肿瘤是指原发千腹膜后间隙(包括低前及盆底间隙)的肿瘤[1]
按照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恶性及交界性肿瘤,以恶性肿瘤多见[2],主
要包括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滑膜肉瘤、恶性神经
鞘膜瘤、胃肠道外间质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
肿瘤/尤文肉瘤、生殖细胞瘤、内胚窦瘤等;交界性肿瘤以局部复发风险
为主,主要包括韧带样纤维瘤病/侵袭性纤维瘤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等;另外,还有一些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主要包括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蔓状或袭状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
瘤、苗勒氏管袭肿、畸胎瘤、Castleman病、肾上腺瘤、特发性腹膜后
纤维化等。此外,腹膜后肿瘤也包括肝、胆、胰、脾、肾、胃肠道、膀胱、
子宫、卵巢等实质脏器原发肿瘤的腹膜后转移。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为
0./10万~1.0/10万。美欧亚澳腹膜后肉瘤工作组发表了成人原发性腹
一
膜后肉瘤处理共识,国内也曾发表了些腹膜后肉瘤的专家共识,但它们
多是一个病种或一个单位的共识。
02共识制订的步骤与方法
?腹膜后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25版)〉〉由我国普通外科、腹膜后肿瘤外
科、病理科、麻醉科、肿瘤内科等领域的25位专家共同参与制订。编写
组组长与核心执笔成员基千近十年国内外权威文献及临床实践证据起草
初稿,经多轮研讨与修订后形成最终推荐意见。
一
()推荐意见的形成文献筛选工作由3名编写组成员独立完成,检索范
PubMedWebofScience知网及万方数据平台,时间跨
围覆盖、、中国
度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5年3月。检索包括"腹膜后肿瘤“、腹膜后肉
瘤“联合”诊断”“治疗”“手术”等关键词;同时针对特定主题(如“靶
向治疗“、免疫治疗")扩展检索词,关联"腹膜后“解剖部位;并补充
"“””
中国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本土化关键词,筛选符合国情的证据。
本共识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队列研究及国
家级诊疗指南,排除个案报道、评论性文章、未标注原创性数据的会议摘
要。经去重与质量筛选后,最终纳入78篇高质晕文献。
二)达成专家共识的方法采用德尔菲会议法,通过三轮专家匿名投票与
(
讨论修订。第一轮:开放式讨论,明确共识框架与核心争议点;第二轮:
基千文献证据与临床经验,拟定初步推荐意见;第三轮:匿名投票表决,
确定推荐等级,分歧问题由专家组分组论证后形成统一意见。
(三)本共识的证据类型l.证据级别I类:至少有一项设计质量高的大样
本随机对照研究,或者随机对照研究的无偏倚荼萃分析。II类:有可能偏
倚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