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综合治疗策略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5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概述
02
治疗策略框架
03
系统性药物治疗
04
局部治疗手段
05
支持治疗体系
06
治疗监测与管理
01
疾病概述
晚期定义与分期标准
根据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晚期胃癌通常指TNM分期中的III和IV期。
晚期胃癌患者常出现腹痛、消瘦、食欲不振、恶病质等症状,且肿瘤已侵犯至胃壁深层或转移到其他器官。
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5年生存率较低,但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
TNM分期系统
晚期症状
生存期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发病率
年龄与性别
地域分布
生活方式与习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且晚期胃癌占比较大。
胃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亚洲、欧洲和南美是胃癌的高发地区。
晚期胃癌的发病年龄多集中在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长期食用高盐、熏烤、腌制等食品,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疼痛
晚期胃癌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且难以缓解。
消化不良
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下降、餐后加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恶病质。
消化道出血
晚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
幽门梗阻
晚期胃癌可导致幽门梗阻,出现呕吐、上腹部饱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典型临床表现
02
治疗策略框架
治疗目标与原则
治疗目标
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01
治疗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肿瘤情况、治疗风险与收益等因素,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02
疗效评估
通过影像学、内镜、肿瘤标志物等方法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多学科协作模式
包括胃肠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营养科、疼痛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患者治疗。
组建多学科团队
定期举行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协作方式
各学科专家共同协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团队优势
个体化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选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患者耐受治疗的能力。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营养支持
03
系统性药物治疗
氟尿嘧啶类药物
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等,常用于胃癌化疗。
01
铂类药物
如顺铂、奥沙利铂等,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
02
伊立替康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可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
03
紫杉类药物
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可用于胃癌的联合化疗。
04
化疗方案选择
靶向药物应用
曲妥珠单抗
针对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02
04
03
01
雷莫芦单抗
针对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如贝伐珠单抗,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帕博丽珠单抗
PD-1抑制剂,可用于晚期胃癌的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如PD-1/PD-L1抑制剂,可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细胞免疫治疗
如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特异性地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诱导产生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联合疗法
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靶向药物等,可提高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
04
局部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技术
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胃的供血动脉,以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动脉化疗栓塞
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等,适用于早期胃癌或晚期胃癌的姑息治疗。
内镜下治疗
通过物理方法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小范围肿瘤或转移病灶的治疗。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
放射治疗定位
三维适形放疗
利用CT等影像技术确定肿瘤形状和位置,设计放疗计划,确保射线准确照射肿瘤。
01
调强放疗技术
在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通过调整射线强度,使肿瘤区域获得更高的剂量,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02
图像引导放疗
利用实时成像技术,在放疗过程中监测肿瘤位置,提高放疗的精确度。
03
姑息手术指征
营养支持
对于因肿瘤导致进食困难的晚期胃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放置营养管,保障患者营养供给。
03
对于疼痛、出血等症状严重的晚期胃癌患者,可通过手术进行姑息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02
减轻症状
解除梗阻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如因肿瘤导致胃肠道梗阻,可通过手术解除梗阻,缓解症状。
01
05
支持治疗体系
营养支持管理
通过放置鼻胃管或空肠造瘘,提供营养丰富的肠内营养剂,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
通过静脉输注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