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力源信息企业商誉减值动因及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
摘要
并购重组是企业间整合优质资源的常见方式,为获得优质标的,其常伴随着高估值溢价现象,从而形成巨额商誉账面价值。近年来,商誉减值暴雷频发,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巨额亏损,商誉后续计量问题引发学术界大量讨论,普遍观点认为商誉会计计量存在问题,但后续如何计量存在分歧。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发展,企业经营均受到了严重负面影响,这些改变是明显的商誉减值迹象,但疫情加剧了商誉减值测试的复杂性,使的商誉减值问题探讨愈发复杂。
本文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主要讨论力源信息商誉减值动因及价值相关性问题,以期以崭新的视角引发投资者思考,丰富商誉会计研究内容,完善商誉确认与披露。在商誉减值动因分析上,本文研究发现管理层商誉减值决策不但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其披露时点还受到盈余管理因素影响,存在滞后性。在价值相关性分析上,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商誉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较弱,并提出两点可能的解释:1)新冠疫情背景下,非会计信息相对于会计信息更相关。2)商誉减值测试存在较大主观因素,传递信息有限。最后结合案例,本文提出有关部门需要完善高溢价并购监管体系,制定判断减值合理性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关键词:新冠疫情;商誉减值;盈余管理;价值相关性
目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3
1.3研究思路 3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5
2.1理论基础 5
2.1.1信息不对称理论 5
2.1.2有效市场理论 5
2.2文献综述 5
2.2.1商誉及商誉后续计量 5
2.2.2商誉减值与公司市场价值相关性 7
2.2.3商誉减值动机 8
3.案例分析 9
3.1力源信息所属行业分析 9
3.1.1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状况 9
3.1.2A股市场商誉分析 11
3.1.3电子元器件行业商誉现状 12
3.2力源信息公司基本情况 14
3.2.1公司介绍 14
3.2.2商誉及商誉减值情况 15
3.3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动机 16
3.3.1经济因素 16
3.3.2盈余管理 23
3.3.3借新冠疫情之机 24
3.4商誉减值的价值相关性分析 25
3.4.1模型选择与事件日选取 25
3.4.2计提2020年商誉减值准备的市场反映 26
3.4.3商誉减值对股价影响较弱原因分析 28
4.研究结论与建议 30
4.1研究结论 30
4.2相关启示与建议 31
4.3研究局限与展望 32
参考文献 33
PAGE
PAGE1
1.绪论
1.1选题背景
近十年,我国资本市场掀起一股并购热潮,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选择收购手段,以获得优质标的,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以期做大做强。如图1-1所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企业占比呈迅速增长态势。证监会于2011年4月颁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允许企业向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我国发生并购重组企业占比从2010年的15.7%稳步上升至2013年的25.8%。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简化审核制度改革的要求,以促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自此,我国并购重组市场达到高潮。至2015年,我国的并购重组企业数量占比达67.5%,创历史新高。随着并购重组数量激增,高溢价收购引发的巨额商誉减值,业绩暴雷等现象频发,2016年9月相关政策逐步收紧,如明确借壳上市禁止募集配套资金等,我国并购重组交易增速减缓,2017年占比下降至44.7%。2018年10月,证监会公开表态支持并购重组,将并购重组被否决后再次提交的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从三年变为六个月,并购重组市场开始回暖。
图1-1:2010——2019年,我国并购企业占比及商誉总额变化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商誉是并购重组交易的产物,为取得优质资产,企业往往通过高溢价取得竞价优势,造成交易价格远超于被收购公司的账面价值,收购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不断攀升。据图1-1所示,随着并购重组数量增多,自2016年起,我国商誉总额从2010年的百亿级别突破至万亿级别。庞大商誉规模遗留下的问题——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也逐渐增多。如图1-2所示,2020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企业商誉减值准备总额达到4284亿元,而在2016年,这一数值仅为340亿元,同比增长了10倍以上。巨额商誉减值费用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成为拖垮企业业绩的“暗雷”,投资者苦不堪言。
图1-2:2015——2020年,全部A股企业商誉减值准备总额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商誉的会计处理至关重要,现如今,会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