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儿动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
文件大小:2.06 MB
总页数:5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4.61千字
文档摘要

4连线法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其内侧。或将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两下肢有差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向内0.2-0.3cm作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第22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进针角度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浅入深,进针手法呈20-30°,(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30-40°),见回血时抽取所需血量。斜角进针法,针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活动范围大,易于固定,抽吸时不易滑出。第23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4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持针方法1右手固定针头,左手回抽法。操作者右手持针筒,垂直或斜刺入针梗的1/2,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拔注射器之针栓,边退边抽,直至有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此法适用于垂直及斜角进针者。第25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6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操作者右手持针筒,针头朝下,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由上到下握于针筒的顶端,大拇指和食指则分别置于针栓顶端的内外面(大拇指方向朝上,与食指共同控制针栓向上移动),垂直进针,当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即可一边缓慢进针,一边用大拇指和食指向上移动针栓,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用左手固定针头,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继续向上移动针栓直至采血毕。此法适用于垂直进针者,特别是需要再次复针者,第27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8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注意事项1正确了解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根据患儿和病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穿刺点定位。2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薄来确定进针深浅度,对于皮下脂肪薄者,针头进入1/2或2/3,厚者,进入3/4。3掌握适应症新生儿首选股静脉采血,对2岁以上的患儿,尽量在股静脉以外的其他部位采。第29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正确的体位及有效的肢体按压是穿刺成功的基础各种穿刺点定位都是在正确体位基础上进行的,若体位不正确,各种穿刺点定位已失去意义。股静脉采血时,患儿多不配合,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肢体按压,采血技术再高,也难以成功。第30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穿刺时注意事项穿刺时要绝对避开股神经,否则易造成下肢运动障碍;若穿刺失败,复针后再失败,应换另一侧,不要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免造成血肿或较大范围的损伤;斜刺时向上刺入不可过深,以免伤及髋关节或腹腔内组织,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第31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穿刺后时注意事项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3-5分钟,对出血、凝血异常的患儿,按压时间延长5-10分钟,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宜,勿造成下肢青紫;穿刺后注意保护穿刺处,以防粪尿污染。7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伤口、糜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作。第32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小儿桡动脉采血方法

及注意事项

第33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是当前临床上救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高热、腹泻所致的酸碱平衡失调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是作为明确诊断、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的有效依据和提高救治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新生儿中应用较多的是桡动脉、股动脉和颞浅动脉,但由于桡动脉易于暴露,位置表浅,定位简单,采血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采血方法,因而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得到广泛应用.第34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定义经动脉内抽取血标本的技术即是动脉采血术。2、目的是做血液气体分析。以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义第35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桡动脉在前臂中远段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屈腕肌间,在桡骨茎突部远端分为2支:一支于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绕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深面,末端与尺动脉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一支在鱼际肌表面或穿拇短展肌向下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浅弓。在桡骨茎突掌面,桡动脉分支行于不同方向,动脉浅显。此处桡动脉直径平均0.27(0.2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