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答案:C。《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作者是晋代皇甫谧。《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难经》对《内经》有所发挥;《针灸大成》是明代杨继洲所著的重要针灸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是早期记载经脉的文献,但不是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C.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D.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E.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答案:A。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可以通过记忆口诀来辅助记忆。
3.下列哪项不属于腧穴的远治作用()
A.足三里治疗胃痛
B.合谷治疗头痛
C.内关治疗心悸
D.睛明治疗眼病
E.委中治疗腰痛
答案:D。睛明治疗眼病属于腧穴的近治作用,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而足三里治疗胃痛、合谷治疗头痛、内关治疗心悸、委中治疗腰痛都是通过经络的联系,在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上进行治疗,属于远治作用。
4.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答案:C。提捏进针法适用于针刺浅薄部位的腧穴,用押手拇、食二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指切进针法多用于短针的进针;挟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套管进针法是一种辅助进针方法。
5.下列哪组穴位不适宜用刺血拔罐法()
A.大椎、曲泽
B.肺俞、委中
C.印堂、阿是穴
D.足三里、三阴交
E.太阳、耳尖
答案:D。刺血拔罐法适用于热证、实证、瘀血证等。足三里、三阴交是常用的保健穴位,一般不采用刺血拔罐法。大椎、曲泽、肺俞、委中、印堂、阿是穴、太阳、耳尖等穴位在相应病症时可采用刺血拔罐法。
6.治疗实证耳鸣、耳聋,应选用以下哪组经脉为主()
A.足少阴、手太阳经
B.足少阳、手少阳经
C.足少阴、手少阴经
D.足少阳、手少阴经
E.足少阴、手少阳经
答案:B。实证耳鸣、耳聋多与肝胆火旺、外感风邪等有关,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均经过耳部,故治疗实证耳鸣、耳聋应以足少阳、手少阳经为主。
7.下列何经循行“绕肩胛”()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答案:C。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不绕肩胛;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肩胛,但不是“绕肩胛”;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也不绕肩胛。
8.治疗小儿惊风,宜首选()
A.少商
B.商阳
C.中冲
D.少冲
E.少泽
答案:C。中冲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能清心泄热、开窍苏厥,是治疗小儿惊风的首选穴位。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井穴,主要用于治疗肺系实热病症;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多用于治疗五官病症;少冲为手少阴心经井穴,可治疗心悸、心痛等;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井穴,可治疗乳少、咽喉肿痛等。
9.下列哪项不是艾灸的作用()
A.温通经络
B.调和气血
C.消肿散结
D.祛湿散寒
E.活血化瘀
答案:E。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活血化瘀不是艾灸的主要作用,虽然艾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血液循环,但不是其核心功效。
10.八会穴中,骨会是()
A.大杼
B.绝骨
C.膻中
D.膈俞
E.阳陵泉
答案:A。八会穴中,骨会是大杼;髓会绝骨(悬钟);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
11.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除主穴外,还应配用()
A.心俞、脾俞、足三里
B.太溪、肾俞、心俞
C.行间、侠溪
D.丰隆、内庭、曲池
E.太白、公孙、内关
答案:C。肝郁化火型不寐应配用行间、侠溪以清肝泻火。心俞、脾俞、足三里适用于心脾两虚型不寐;太溪、肾俞、心俞适用于心肾不交型不寐;丰隆、内庭、曲池适用于痰热内扰型不寐;太白、公孙、内关多用于脾胃不和型不寐。
12.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A.下脘
B.水分
C.建里
D.中脘
E.上脘
答案:D。中脘位于脐上4寸;下脘位于脐上2寸;水分位于脐上1寸;建里位于脐上3寸;上脘位于脐上5寸。
13.下列哪项不属于三棱针的操作方法()
A.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