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读图过程,培养数据意识
[摘要]研究者将“扇形统计图”单元中的两个例题和一个练习题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扇形统计图,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其数据意识。
[关键词]苏教版;扇形统计图;数据意识
“扇形统计图”单元主要内容是认识扇形统计图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道练习题,例题1是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例题2是让学生学会选择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练一练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这两个例题和一道练习题整合在“扇形统计图”这节数学课中,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
一、基于生活情境,引出扇形统计图
教师通过《A4纸人生》的小视频开启了统计知识的教学,借助一个格子表示人生中的一个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经过时间,让学生感悟人生短暂的哲学道理。同时,教师出示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启发学生思考怎么表示能更加清楚地看到经过时间、剩余时间和总时间之间的关系,很快学生想到用一条直线来表示经过时间和剩余时间,这就是扇形统计图的雏形。
师:(播放《A4纸人生》的小视频)同学们,我们在这张A4纸上画出30×30的表格,每个格子表示人生中的一个月。(出示20岁年轻人经过的时间、50岁中老年人经过的时间、一月见两次父母所陪伴的时间)看了《A4纸人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觉得一个人的时间太短暂了,陪伴长辈的时间越来越少。
师:在这几张A4纸的方格图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人生中各个阶段的时间和总时间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假如我们的平均寿命是75岁,老师把你们和家人的年龄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如表1),用一格表示一个月,12岁的你们在这张A4纸上大约占了多少?
生2:我认为是12岁占整张A4纸的,也可以用16%来表示。
师:老师把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在A4纸上画出来后,与统计图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用A4纸表示更加清楚和直观,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经过时间和总时间之间的关系。
师:除了可以在A4纸的方格中表示,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了清楚地看到经过时间、剩余时间和总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怎么表示?
生4:把经过时间和剩余时间画在同一个圆形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先基于《A4纸人生》这个视频,在A4纸中呈现不同阶段人生的方格图,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扇形统计图的雏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发现把经过时间和剩余时间画在同一个圆形上能直观揭示各部分时间的关系,再次让学生接触扇形统计图的雏形。
二、基于数据比较,认识扇形统计图
学生认识统计图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知道并能判断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其次是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和各个扇形部分的含义,最后是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并分析数据。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人生各个阶段所占时间情况的扇形统计图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请选择一个图形,画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16%。
生1:我是在圆形里画的,先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整个图形的12.5%。我先涂满1份12.5%,再涂出这个圆的3.5%,这样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16%。
生2:我选择的是正方形,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5份,这样每份占整个图形的4%。我涂上4格,这样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16%。
……
师:同学们,如图1,像这样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占比,我们把它叫作扇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扇形统计图,关于扇形统计图,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
有的学生说想知道怎么画扇形统计图,有的学生说想知道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想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用途等。
师:老师把刚才人生各个阶段所占时间的情况画成了一张扇形统计图,你们能从这张扇形统计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3:我知道了学龄前时间占整个人生的8%,求学时间占整个人生的21.3%,工作时间占整个人生的44%,退休时间占整个人生的26.7%。
生4:我发现人的一生中学龄前的时间最短,工作时间最长。
师:我们知道了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的含义,整个圆表示这个人的一生,这些扇形表示不同年龄对应的具体数量。如果人的一生按75岁计算,你们能分别计算出一个人学龄前、求学、工作、退休分别有多少年吗?最后结果保留整数。
生5:学龄前时间是75×8%=6(年),求学时间是75×21.3%≈16(年),工作时间是75×44%=33(年),退休时间是75×26.7%≈20(年)。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由涂色部分占整个圆形的16%引出扇形统计图,并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想要研究的内容;然后,教师呈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