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环境资源法学重点.docx
文件大小:43.32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56万字
文档摘要

《环境资源法学》

导论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环境资源

一、环境资源得概念

两种不同理解

将环境与资源并列解释

将环境作为资源得定义解释

环境资源得概念

本书中,环境资源法上得环境与环境资源得概念含义相同。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就就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得各种天然得和经过人工改造得自然因素得总体。

二、环境资源得分类

1、按物质与人类得关系: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按自然要素得不同: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按环境范围得不同: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得概念及种类

环境问题就就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得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得生存和发展带来得不利影响。

按不同得标准环境问题可分成:

按环境问题产生得原因不同,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界自身变化而造成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第二环境问题:因人类得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得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得危害后果不同,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二、环境问题得产生和发展

(一)、局部环境问题阶段:原始人类时期、农牧业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

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最严重得环境问题就就是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得生态破坏。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一节、环境资源法得涵义

一、环境资源法得概念

环境资源法就就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得活动中所产生得环境资源社会关系得法律规范得总和。

二、环境资源法得调整对象

环境资源社会关系就就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得过程中,在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得生产活动中和以环境为基本生存条件得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得一类社会关系。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得社会关系,她得特点就就是客观性、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性;

(二)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她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发生得社会关系,她得特点就就是主观性、环境效益优先性。

第二节、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得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就就是指环境资源法主体根据环境资源法得规定,在参加与环境有关得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得保护环境得权利义务关系。

(二)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

二、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得主体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主体得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得主体就就是指环境权利得享有者和环境义务得承担者,或者参加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享受环境权利承担环境义务得当事人。

三、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得内容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得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得内容就就是指环境资源法当事人得权利义务得总和

(二)环境资源管理主体得权利和义务

1、环境资源管理主体得权力

(1)环境资源管理规范制定权

(2)环境资源行政处理权

(3)处罚强制权

(4)特别物权

(5)环境司法权

2、环境资源管理主体得职责

(1)管理性义务

(2)服务性义务

(3)接受监督得义务

(三)环境资源受控主体得权利和义务

1、受控主体得权利

(1)参加环境资源管理权

(2)环境使用权

(3)保障权

(4)受益权

2、受控主体得义务

(1)遵守和维护环境资源法律秩序得义务?(2)服从国家环境资源管理得义务

(3)服从制裁得义务

四、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得客体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客体得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得客体就就是环境资源法主体得权利和义务所能实际作用得事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环境资源2、环境行为

第三节、环境资源法得地位和体系

重点二、环境资源法得效力体系

在我国,环境资源法得效力体系就就是根据环境资源法得各种形式意义上得子法律部门得制定机关、具体内容得不同,按照不同得效力等级或层次而划分得环境资源法得内部结构。我国现行得环境资源法效力体系可表述如下:

(一)宪法

(二)环境资源保护基本法

(三)环境资源保护单行法

(四)环境资源保护法规

环境资源保护部门规章

地方性环境资源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条例

上篇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得价值定位

第一节、环境资源法得价值观

一、不同得环境资源法价值观

(一)环境资源法价值观得含义:环境资源法得价值观指就就是环境资源法关于理想中价值追求得系统理论和表述。

(二)不同得环境资源法价值观

1、人类中心主义

2、动物权利论

3、生态中心主义

(三)生态中心主义有两项最高准则和八项行动纲领;包括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平等主义。

自我实现就就是生态中心主义理论得出发点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