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园林艺术》教案.doc
文件大小:9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2.86千字
文档摘要

《园林艺术》

课程教案

教材: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张俊玲、王先杰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年

教学参考书:

(1)《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曾艳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

(2)《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洪丽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发、演示法、案例法、自学辅导法等

第一章风景园林艺术概论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园林艺术建立基本的认知,理解并掌握园林艺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了解园林艺术的风格类型,激发学生学习园林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园林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三、授课内容:

1.园林和园林艺术

1.1园林

1.1.1概念

导入:由学生来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完整。

一定地区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如改造地形、种植花木、建造房屋及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地。

1.1.2来由

1.1.3范畴

现代园林不仅为游憩之所,亦有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恢复人之身心健康的功效。故现代园林除包括公园、游园、花园、庭院、绿化带等各种城市绿地外,其范畴扩大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所有风景游览区及休疗养胜地。

园林是人类最大众化的艺术活动

园林被看作是理想的生活场所,人们按照审美理想来构筑园林。

1.2园林艺术

理解一

为园林创作升华到艺术境界时的称呼

理解二

作为园林学的分支学科理解时,主要指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

理解三

园林艺术是介于表现与再现之间的艺术。

园林艺术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它运用总体布局、空间组合、体形、比例、色彩、节奏、质感等园林语言,构成特定的艺术形象,形成一个更为集中的审美整体,以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

1.2.1园林艺术的定位

1.2.2园林艺术和其他艺术的比较

共同点:

不同点(重点讲解):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

1.2.3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重点讲解)

从园林的定义,可以将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分解为以下四种:

园林环境(生境)

空间构成(画境)

风格基调

人文内涵(意境)

2.园林美

什么是美?

美是有客观标准的,是始终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美是会让人感到愉悦的。

2.1园林美的含义

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由部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互渗透所构成的一种整体美。

2.2园林的艺术美和自然美

(1)园林的艺术美

指园林的时空综合艺术美。

(2)园林的自然美

指在构成园林整体美中,具有线条、色彩、体形、体量、比例、对称、均衡、生机、音响等必备条件的自然物之美。

?①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或再塑造的风景,即人工化的自然美。

②指自然物本身的美,也指通过人的选择、提炼和重新组织的大自然风景。

3.园林艺术的特征

3.1自然性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1)造景材料的多样及变化

(2)自然关系的美

(3)活泼地生机

3.2空间性

(1)真实的三维空间:视、听、嗅、味、触全身心感受。

(2)流动、灵活的空间美

(3)空间的边界和主题

3.3时间性或时代性

3.4综合性

3.5地域性和民族性

4.园林艺术风格

结合图片示例讲解

5.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联

5.1园林艺术与文学的联系

目的:寄托情感

主要表现:题名、匾额、对联、刻石、室内挂件等

5.2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联系

园林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构图理论上有许多共同点。

5.3园林艺术与雕刻艺术的联系

优美的造型

生动的刻划

深刻的寓意

5.4园林艺术与音乐的联系

风声

雨声(雨打芭蕉)

流水声

鸟鸣

5.5园林艺术与实用工艺的联系

亭台楼阁

桌椅板凳

第二章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的发展演变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理解并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授课内容:

1.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

1.1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1.1.1殷周时期

囿、台、园圃(重点讲授)

囿、台、园圃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1.1.2秦汉时期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1.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1.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诗画融入园林,开始出现写意山水园林

1.4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初(公元960--1736年)

创作手法逐渐向写意转化并成熟,出现了有关园林的理论著作

1.5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南北园林大融合,形成江南、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