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
课程教案
教材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陈晓刚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年
教学参考书:
(1)《园林规划设计》,汪辉、汪松陵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2)《景观规划设计》,约翰·O·西蒙兹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法、自学辅导法等
第一章园林设计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园林设计建立基本的认知,理解并掌握园林艺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了解园林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园林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园林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园林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三、授课内容:
1.园林和园林艺术
1.1园林
1.1.1概念
一定地区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如改造地形、种植花木、建造房屋及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地。
1.1.2来由
1.1.3范畴
现代园林不仅为游憩之所,亦有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恢复人之身心健康的功效。故现代园林除包括公园、游园、花园、庭院、绿化带等各种城市绿地外,其范畴扩大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所有风景游览区及休疗养胜地。
园林是人类最大众化的艺术活动
园林被看作是理想的生活场所,人们按照审美理想来构筑园林。
1.2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它运用总体布局、空间组合、体形、比例、色彩、节奏、质感等园林语言,构成特定的艺术形象,形成一个更为集中的审美整体,以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
1.2.1园林艺术的定位
1.2.2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重点讲解)
从园林的定义,可以将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分解为以下四种:
园林环境(生境)
空间构成(画境)
风格基调
人文内涵(意境)
2.园林艺术的特征
2.1自然性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1)造景材料的多样及变化
(2)自然关系的美
(3)活泼地生机
2.2空间性
(1)真实的三维空间:视、听、嗅、味、触全身心感受。
(2)流动、灵活的空间美
(3)空间的边界和主题
2.3时间性或时代性
2.4综合性
2.5地域性和民族性
3.园林设计(重点讲解)
3.1园林设计的含义
“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计谋,策略之意。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即是在选址范围内,将组成园林的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等要素加以和谐的组合,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得以实践,创造出理想的园林作品。
3.2园林设计的原则
适用、经济、美观、生态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3.3园林设计的依据
科学依据
社会需要
功能要求
经济条件
3.4园林设计的程序
任务分析
功能分析
立意
提炼主题
平面布局
构图及造型设计
设计方案表现
3.5园林设计的成果
园林设计的最终成果是园林规划设计图纸,包括总平面图、各种分析图、单体景观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效果图、鸟瞰图等。
第二章园林布局及造景方法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园林的布局方法,学会运用形式美的原则,了解行为与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掌握园林设计的造景方法。
教学重难点:
形式美的原则、造景方法。
授课内容:
1.园林布局(重点讲解)
1.1园林布局形式
1.1.1规则式园林(几何式、整形式、建筑式)
中轴线:有明显的对称轴线。
地形:平地或台地。
水体:外形轮廓整齐,有喷泉、壁泉、跌水。
广场与道路:广场多为几何形,道路均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形。
建筑: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设计,常与道路、广场共同形成全园的主轴和副轴系统。
种植:树木以行列式、对称式为主,花卉布置以图案式花坛和花带为主。
园林小品:以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
1.1.2自然式园林(风景式、山水式)
地形:自然起伏。
水体:轮廓为自然曲折。
种植:树木不修剪整形,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
建筑:建筑群多以不对称均衡布局。
道路:道路多随地形自然起伏曲折。
园林小品:假山、置石、盆景、石刻。
1.1.3混合式园林
在原地形平坦处规划为规则式,在原地形起伏处规划为自然式。
1.2园林布局的原则
美国.拉特里奇在《公园解析》中指出,园林应该:
满足功能要求
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设计必须为了人
创造优美的视觉环境
创造合适尺度的空间
满足技术要求
尽可能降低造价
提供便于管理的环境
2.形式美原则
2.1形式美的要素
任何艺术形象都是由线条、图形、体形、色彩等外在要素构成的。
2.2形式美原则的应用
形式美原则主要应用于园林的构图艺术,包括平面构图、立面构图及三维空间构图。
2.2.1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一个数学关系。但也是一个美学概念。
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