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PPT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6.01 MB
总页数:6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45千字
文档摘要

;单元五观察研究法;;;;第一课;;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观察研究法特别适合对幼儿行为进行研究。原因在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还较低,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十分有限,研究者无法用文字测验和书面调查来获取有关资料。;;;;(二)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按是否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观察,观察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用人的感觉器官在现场直接观测,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观察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者感受真切、直观、具体,有助于形成对观察对象的整体认识,适合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使用。;(三)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四)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五)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和观察评定;;;第二课;观察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观察目的决定了所需收集资料的内容和用途。

观察对象和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通常以随机方式取样。;观察计划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应包括要收集的资料、观察的次数、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采用的仪器、制定哪些表格及填写的要求等信息。;;;;某幼儿园大班注意保持行为的观察记录(横行数字代表的是第几分钟,纵列数字代表的是被观察幼儿的代号)如表5-1所示。;02;进入现场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选好观察位置,有较好的角度和光线以保证观察有效、全面、精确;二是不惊扰观察对象或与观察对象打成一片。如果是间接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最好不让观察对象知道;如果是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则要与观察对象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以免让观察者产生戒备心理。;(1)观看。

这是最主要的方式。;;在每项观察告一段落时,首先应在对观察情境有比较清晰的印象和尚未完全遗忘的情况下,及时对所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补正和分析,以免时间久了无法看懂资料;其次,对初步整理的资料做进一步的考虑,如所需的资料。是否都已收集,是否都有效,是否要继续观察等。;观察者对幼儿的某些心理和行为及事件进行多次观察后,要将观察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探讨原因和规律,得出结论,写出观察报告。观察报告是研究报告的一种,它的格式和一般研究论文的格式基本相似,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分析、结论等部分。;(一)标题、??要和关键词论文标题起着点明题意的作用。;;;第三课;取样观察不是详细地描述行为或事件,而是缩小范围的聚焦观察。取样观察时,首先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等进行分类,将其转化为可以数量化的材料;其次,用具体的、可感知的方式对每种类别进行界定;最后,根据类别设计出记录表用于记录。在取样观察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一种方法。事件取样法与轶事记录法有相似之处,都关注选定的行为或事件,不同的是,事件取样法是在实施正式观察活动时,而不是事后追忆时记录的。;;(二)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

事件取样法的优点是事件取样研究的事件记录比较完善,便于分析前因后果;同时,事件取样法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比较节约时间。缺点是集中观察特定事件本身,对导致其发生的条件和环境等信息不能充分了解。;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第四课;叙述性观察法也称叙事性观察法,它是随着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自然地将其再现出来,由观察者详细地做观察记录,然后对观察资料加以分类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小案例;;小案例;三、连续记录法;小案例;小案例;小案例;;;小案例;实训设计;实训设计;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