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他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4.1《尊重他人》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理解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明确必须尊重他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引导学生践行尊重的理念。
2.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学习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3.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P32页《运用你的经验》,回答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活动观看PPT,思考回答所提问题。
环节一:了解尊重(议《运用你的经验》)
面对上述两种情境,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就上述情境,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归纳总结:知道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事件线索和材料,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对两种情境的行为进行分析思考,并带着自己观点,在小组内讨论,组织好观点和语言后回答。
本环节教师总结:在深入分析两种情境的行为的行为表现后,引出尊重的意义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体验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情,青春期的学生在面对此类情况时,也容易出现类似自卑的问题,同样的情境、同样的顾虑,更能引发学生的猜想,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学生自身考虑问题的引导过程,能够引导学生以正面,积极,和善的方式考虑和处理问题,而不是青春期少年容易出现的以武断、自我放弃或消极的方式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同时,本环节属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尊重他人的情形,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能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保持较好的学习态势。
环节二:感悟尊重
教师活动播放【探究与分享】请同学们阅读P33页探究与分享提问: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归纳总结:知道尊重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尊重比帮助更重要。2.阅读P33页相关链接归纳总结: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探究与分享】请同学们阅读P34页提问:你如何看待以上的观点?知道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归纳小结: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后展示。
通过两个探究与分享,展示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从学生身边选取教学案例,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进而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何尊重他人。然后结合自己所经历或者所听闻的实际案例,会更好的完善自己对于尊重的认知,在展示和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有意识的注意尊重的意义和做法,从而加深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扩展,让学生明白尊重不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环节三:践行尊重
教师活动展示【探究与分享】1.请同学们阅读P34页探究与分享提问: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归纳:知道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展示图文上述图片中人物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归纳: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展示故事《瞎子点灯》提问: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知道要换位思考展示P38页阅读感悟归纳: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③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尊重他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而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情况是复杂的,情况不同,方式方法就不同,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尊重他人,掌握必要的交流技巧和注意事项是必须的,要让学生理解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环节四:总结收获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回顾这节课在教学环节一、二、三中所学知识。学生活动思考并阐述学习本节课后的收获和感悟。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做到当堂达标,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