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六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第一节考点解读
【考点解读:古诗文阅读】明确考点,对症下药
古诗文阅读分为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考查的重点是对语言运用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评价等;文言阅读考查的重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
(一)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王维是唐朝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他齐名的另一位大诗人是______。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他的评价是“诗中有画,__________”。
2.诗中“复”的含义是____。
3.诗中写了______、______两种景物。
4.诗中写的两种声音是_______、_______,诗人以此来反衬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司马光好学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闻讲《左氏春秋》()(2)即了其大指()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司马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下面词语不适合用来形容他的是()
A.老成持重B.聪明好学C.勤奋努力D.机智勇敢
【方法点拨】掌握方法,一举攻破
题型:翻译古诗的主要内容
翻译方法:①不忘题目。诗歌题目通常暗示了诗歌写作对象、中心内容、情感和诗歌形式;
②巧用注解。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歌注解中会对诗人写作背景、风格、诗歌字词做解释;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③补词连句。诗歌短小精悍,翻译时为了使句子完整通顺,会在原诗基础上补充词语;
④古今异义;
⑤语序的重新调整。按照实际生活的说话语序排列词语,整理句子,翻译要学会填词补句,使翻译后的句子连贯通顺。
题型:诗中意象的作用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
题型:诗中作者的情感
如何明确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①抓住重要词眼,如“忆”“送”“离”“别”“喜”“怒”“哀”“乐”“怨”“愁”等字眼;
②掌握常见意象的固定情感暗示:
怀人思乡诗
(1)一般与三类人有关:漂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代指中国传统节日(2)意象特征: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
代指中国传统节日
(3)情感特征: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4)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5)意象诗句:
①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大雁)
②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
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客居、佳节)
④王之涣《凉州词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赠友送别诗
(1)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2)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3)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离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4)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物喻人、心理描写。
(5)意象诗句:
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送别)
②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行舟→赠友)
③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劳歌、行舟→送别)
边塞战争诗
(1)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2)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shù)的英勇豪迈,或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的思念,又或是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3)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反衬,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