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核心知识梳理第三单元
字音暮.春(mù)吟.诗(yín)瑟.瑟(sè)良.好(liánɡ)输.送(shū) 叶柄.(bǐnɡ) 蜗.牛(wō) 倾.斜(qīnɡ)谦逊.(xùn) 挖掘.(jué) 布置.(zhì) 骤.雨(zhòu)字形吟:右边不是“令”。缘:右上方不是“互”。叠:“且”里面是两横。 宅:下面是“乇”。厅:第一笔是横,不是撇。 嫩:最右边是“攵”,不要写成“欠”。
多
音
字降近
义
词舒服—舒适空隙—间隙痕迹—印迹隐蔽—隐藏慎重—谨慎 选择—挑选 柔弱—脆弱 搜索—搜寻反
义
词舒服—难受弯曲—笔直细小—粗大牢固—薄弱隐蔽—暴露 柔弱—强壮 粗糙—光滑 干燥—潮湿
重
点
词
语操场嫩红舒服均匀重叠空隙叶柄反面 触角 弯曲 细小 痕迹 牢固 休想住宅 临时 功夫 慎重 选择 住址 优良洞穴 大厅 卧室 专家 平整 清洁 卫生疲劳 爬山虎 一顺儿 瞧不起随遇而安词
语
拓
展1.观察到的形态:小巧玲珑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奇形怪状亭亭玉立2.看到的色彩:瓦蓝金黄蓝莹莹黄澄澄五彩缤纷五颜六色3.触摸的感受:柔软坚硬粗糙光滑热乎乎毛茸茸冷冰冰软绵绵4.闻到的气味:幽香清新香喷喷臭烘烘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重
要
句
段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似真珠”“月似弓”
两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景色的美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
的喜爱之情。)——[唐]白居易《暮江吟》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诉我
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凡事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宋]卢钺《雪梅》
重
要
句
段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
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
脚。(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作者用
“蜗牛的触角”比喻细丝的形状,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
事物观察得特别细致。)——《爬山虎的脚》4.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
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将蟋蟀的洞穴称为“伟大的工程”,是
因为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和修建洞穴的一系列工程形
成了极大的反差。)——《蟋蟀的住宅》
课
文
内
容1.《暮江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勾画了夕阳西下的江
上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题西林壁》为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全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
千姿百态的景象,同时还蕴含着人生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
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3.《雪梅》为宋代诗人卢钺所作。全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
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哲理。
课
文
内
容4.《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的作品。课文主要写叶圣陶先生通过长
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片的特点以及它怎样
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5.《蟋蟀的住宅》一文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本文介
绍了作者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背
诵
积
累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
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