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2.万物生长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万物生长》是浙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重要课程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
刚刚开启美术学习之旅,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本课程紧扣一年级学生的
认知特点,从他们熟悉的自然万物生长现象切入,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现万
物生长的奇妙过程与美好形态。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图片、简洁易懂的文字,展示了各种植物从种子萌发到
茁壮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动物们的生长变化,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体验,
激发学生对生命成长的关注与热爱。同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美术语
言,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去描绘万物生长的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创造力,为后续更深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从课程体系来看,它既是对之
前所学简单美术元素的运用与拓展,又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绘画主题和创作技巧
做好铺垫,在整个一年级美术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万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形态特征,包括植物
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动物的成长变化等。掌握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彩
的运用方法,能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万物生长的场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交流与
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注生命、
尊重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对美
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物生长的特点,理解生长的概念,包括植物和动物在生长过
程中的形态、色彩变化。
掌握用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万物生长的方法,如用流畅的线条表现
植物的茎,用圆形表现花朵,用丰富的色彩表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表现出独特的万物生长场景。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万物生长,捕捉到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并
将其转化为独特的美术表现。例如,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线、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
差异。
如何引导学生在创作中突破常规思维,运用创新的手法和材料来表现万物生
长,避免作品的千篇一律。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准确把握物体的形态和比例,以
及合理运用色彩搭配,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五、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大量高清的万物生长图片、生动有趣的视频,以及教
师现场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感受,更清晰地了解万
物生长的特点和美术表现方法。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万物生长现象、对
生长的理解以及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交
流。
实践操作法: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创作实践,让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
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设置情境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万物生长的图片、视频、优秀美术作品等资料。
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绘画纸、调色盘、画笔等。
手工材料,如彩色卡纸、皱纹纸、剪刀、胶水、彩泥、吸管等。
展示道具,如画框、展示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充满生机的大自然视频,视频中展现春天万物复苏、植物破土而出、
动物欢快奔跑等万物生长的场景。同时播放轻快的鸟鸣声、风声等自然音效,营
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视频里都有什么
呀?它们都在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分享自
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总结,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万物生长,
激发学生对接下来课程的兴趣和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和生动的音效,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
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万物生长的美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
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