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4课 算法效率比一比 教案 义务教育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pdf
文件大小:92.9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第14课算法效率比一比教学设计

课题让计算机会数数单元第四单元学科信息科技年级五年级

本节课义务教育版五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材的第14课算法效率比一比。在前面的学习

中,学生认识了算法的基本流程(输入一处理一输出),能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求

解简单问题的算法,知道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本单

元将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来解决

教材

实际问题,在体验编程让计算机执行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实现的优势和意义。本模块强调用

分析

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独特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算法执行的正确性

与效率要求,并能够进行讨论与辨析。通过本课学习解决同一个问题时,不同的算法会有不

同的步骤,也就存在不同的效率。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通常会从执行步骤、执行时间、内

存占用等方面比较算法的效率。

1.信息意识:知道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不同的算法具有不同的效率。

2.计算思维:通过实例比较和简单的算法分析,了解算法执行的关键步骤和执行次数。

学习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其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

目标

适应在线学习环境,

4.信息社会责任:了解加密算法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的意义,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重点掌握不同算法求解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准确评估不同算法在计算机中的实际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一堆物体摆放如左图所示,要统计有多少个?学生认真聆引发学生的兴

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听、讨论。趣与思考。

讲授新课一、用不同方法统计物体数量学生认真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

第一种算法教师讲解,积兴趣,引导学生

观察发现,物体共10层,从上到下,每层分极参与讨论;关注寻找解决问

别是1至10个。把物体逐层进行累加,就可以获题的途径与方

得物体个数。法,以及解决问

1+2+3+4+5+6+7+8+9+10=55小组讨论完成题并验证结果等

第二种算法学习活动阶段。

观察图形,发现可以用前面学习过的方法,即

利用正反放置的两个梯形组成平行四边形,通过求

平行四边形中物体的个数来计算。

平行四边形中物体个数=每层个数×层数教师引导通过互动讨论。

=(1+10)×10=110个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之间

梯形中物体个数=平行四边形中物体个数÷2积极参与小组的交流与合作,

=110÷2=55个讨论,分享并

二、累加运算的效率分析讨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