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度单位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28.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84千字
文档摘要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长度单位

(数学)学科(二)年级(数学)组

备课时间

第一周星期:

上课时间

课题

长度单位

主备人

于冬梅

参备人

课时安排

总(4)课时本节第(1)课时

本节教

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学生为本

教学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议课及二次备课要点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估测意识和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2.测量统一长度

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短边(宽)。

(出示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全班交流、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

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汇报

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物品做标准进行量。

3.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长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小组讨论。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4.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1)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2)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3)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5.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6.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6页1、3

当堂训练题卡

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食指的宽度约为()厘米;一支粉笔长约8()。

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把尺子的()刻度与物体左端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