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买文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买文具》是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知识体系上看,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小数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来说,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测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材的知识点
教材中首先呈现了文具店的情境图,图中有各种文具及其单价,这些单价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如铅笔每支0.3元,橡皮每块0.2元等。然后通过“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借助元、角、分的单位换算来计算,将0.2元看作2角,4个2角就是8角,也就是0.8元;另一种是利用乘法的意义,将0.2×4看作是4个0.2相加,即0.2+0.2+0.2+0.2=0.8元。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了直观的支撑。
3.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编写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文具店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知识的过程中,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直观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再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1.知识基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的读写法、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加减法。这些知识为学习小数乘整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活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购物的情境,对于商品的价格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购物过程中也会涉及到简单的计算。这使得他们对小数乘整数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
3.学习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探索新知识。然而,由于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2)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例如,在教材中的“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理解0.2×4表示的是4个0.2相加的和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中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是一致的。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以0.2×4为例,学生要掌握将0.2元转化为2角进行计算,或者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加法计算,最终得出结果0.8元,并且能够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其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中。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是基于小数的意义和乘法的意义。例如,在计算0.3×3时,学生要理解0.3表示十分之三,0.3×3就是3个十分之三相加,结果是十分之九,也就是0.9。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
五、说教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创设文具店的购物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新课环节,展示文具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提出与小数乘整数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直观演示法
在讲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教具进行直观演示。比如,将0.2元的橡皮用图片展示出来,通过动画演示4个0.2元相加的过程,或者将0.2元转化为2角,展示4个2角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引导探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例如,提出问题“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计算0.2×4呢?”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探究,然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说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