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8.1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千字
文档摘要

《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

能准确运用均匀触角等词语描述观察对象

学习作者连续观察的写作方法

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发现科学观察类文本的写作特点

提出关于植物生长的探究性问题

审美创造:

为爬山虎设计生长名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其特点

文化自信:

感受汉语表达的准确性,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爬山虎如何用脚攀爬的过程描写

难点:将观察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植物的描写中

三、教学方法

方法名称

具体实施

设计意图

三维观察法

实物观察+微课演示+文本对照

多模态建立认知

问题链驱动

爬山虎会‘思考’吗?等阶梯性问题

发展高阶思维

跨学科融合

结合科学课植物生长知识

实现学科协同育人

四、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减量提质)

轻量任务:在小区/校园寻找一种会攀爬的植物,用3句话记录特点

▌环节一:真实情境导入(5分钟)

校园探秘:播放校园围墙爬山虎实拍视频

问题激趣:

如果爬山虎有微信,它的‘朋友圈’会发什么照片?配什么文字?

(引出作者叶圣陶如何用文字拍照)

▌环节二:精准观察解密(15分钟)

实验对比:

分组操作:提供真实爬山虎茎叶,用放大镜找脚

对比阅读:将课文段落改写为爬山虎用吸盘爬墙的错误文本,学生找差异

▌环节二:创意表达迁移(15分钟)

我是植物主播:

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录制30秒爬山虎自述短视频脚本

范例:大家好!我的脚其实是茎上的小圆片,碰到墙就会...

自然笔记创作:

选择校园常见植物(如牵牛花),仿照课文写2个观察短句

结合美术课,用刮画纸制作植物生长密码卡

▌环节四:拓展延伸(5分钟)

项目式作业预告:

成立‘校园植物侦察队’,用一周时间记录某种植物的变化,形式自选(图文日记/标本集/观察)

五、教学评价

评价维度

具体方式

工具支持

过程性

观察记录表★(自评+互评)

师生现场观摩

成果性

最佳自然侦探作品展评

微信班级圈展示

增值性

对比前置作业与课堂练笔进步度

成长档案袋

六、设计创新点

双线融合:人文线(语言建构)与科学线(观察方法)并行

技术赋能:使用AR技术扫描课文插图呈现3D爬山虎模型(需提前备课)

作业革命:

基础型:为课文设计3个观察小贴士气泡框

实践型:用黏土制作爬山虎攀爬过程模型

挑战型:改编课文为科普漫画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