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doc
文件大小:2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3.3千字
文档摘要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

一、课文原文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生字词

1.生字

-离:读音为“lí”,部首是“亠”。“离”有离开、分离的意思。例如“离别”,就是分开、离开的意思。在诗中“少小离家”表示小时候就离开家乡。

-乡:读音“xiāng”,部首是“乙”。“乡”指家乡、故乡。如“乡村”“故乡”都是与家乡相关的词语,诗中“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

-音:读音“yīn”,部首是“音”。“音”指声音,在“乡音”里特指家乡的语音。

-无:读音“wú”,部首是“一”。表示没有。“无改”就是没有改变。

-改:读音“gǎi”,部首是“攵”。有改变、更改的意思。

-鬓:读音“bìn”,部首是“髟”。指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鬓毛”就是指耳边的头发。

-毛:读音“máo”,部首是“毛”。这里指毛发,“鬓毛衰”就是说两鬓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花白。

-衰:读音“cuī”,在诗中的意思是稀疏、减少。这里要注意它的读音,与“衰老”的“shuāi”不同,在古代,“衰”有表示等级次第的差别和减少的意思,在诗句中读“cuī”更符合古音和诗意。

-客:读音“kè”,部首是“宀”。在诗中指外来的人,因为诗人久别家乡,归来时家乡的儿童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客人,“笑问客从何处来”。

2.词语

-少小:年幼、年少的时候。

-老大:年老的时候。

-乡音:家乡的口音。

-鬓毛衰:鬓发稀疏、减少、变白。

三、多音字

1.衰

-读“shuāi”时,可组词“衰老”“衰弱”,表示事物走向衰败、身体机能下降等意思。例如“这位老人身体很衰弱”。

-读“cuī”时,如在诗“鬓毛衰”中,表示稀疏、减少,这是古音在诗中的保留用法。

四、作者介绍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潇洒,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诗作还有《咏柳》等。

五、背景介绍

贺知章在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去京城谋求仕途发展。他在外面漂泊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世事变迁。等他到了年老的时候才回到故乡。多年的离别,家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他自己也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这种巨大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六、诗词大意

1.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

-大意: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到年老的时候才回来。这里通过“少小”和“老大”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离家时间之久。

2.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大意: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花白了。“乡音无改”说明诗人虽然在外漂泊多年,但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深刻,仍然保留着家乡的特色;“鬓毛衰”则描绘出诗人因岁月流逝而容颜衰老的样子。

3.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

-大意:家乡的小孩子看见我,却都不认识我。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回到家乡后遇到的尴尬而又令人感慨的场景,反映出家乡的人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末句“笑问客从何处来”

-大意:笑着问我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笑问”描绘出儿童天真无邪的神态,而“客”字则更加深了诗人的那种久别家乡、物是人非的感慨。

七、重点字词解释

1.少小:年少、年幼。原因是在古代诗词中,“少小”常用来表示年轻的时候,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老大:年老。从诗句的对比逻辑来看,与“少小”相对,这里表示经过了很长时间,人已经到了老年。

3.乡音:家乡的口音。因为“音”可以指声音,加上“乡”字,就特指家乡的语音,这是一种常见的用法。

4.无改:没有改变。“无”表示否定,“改”是改变,组合起来就是没有改变的意思。

5.鬓毛: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这是根据人体生理结构和古代对于毛发的称谓习惯得出的解释。

6.衰:在诗中读“cuī”,表示稀疏、减少。从古代汉语的词义和诗歌的韵律以及古人的用词习惯等方面综合判断,这里读“cuī”更合适,表示鬓发的稀疏、减少的状态。

7.客:外来的人。在诗中,因为诗人久别家乡,儿童不认识他,所以把他当作客人,这是根据诗句的语境得出的解释。

八、全文的译文

我在年少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一直到年老的时候才回来。虽然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但是我的两鬓已经斑白稀疏了。家乡的孩子们看见我都不认识我,他们笑着问我这个客人是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