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校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pptx
文件大小:4.43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3.18千字
文档摘要

学校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3

目录

02

校园常见传染病类型

01

传染病基础认知

03

日常预防核心措施

04

学校防控管理体系

05

应急处置流程规范

06

健康宣教长效机制

01

PART

传染病基础认知

传染病定义与特性

01

传染病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02

传染病特性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及病愈后可获得稳固的免疫能力等特点。

主要传播途径解析

空气飞沫传播

血液及体液传播

接触传播

媒介物传播

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伤口或接触被病人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常见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通过食物、水源、昆虫等媒介物传播,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校园易感人群特征

学校人员密集,一旦有传染病发生,容易造成传播和扩散。

学生密集

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频繁,容易形成传播链。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不良的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容易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免疫力较低

接触频繁

卫生习惯不良

02

PART

校园常见传染病类型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口腔麻疹黏膜斑等。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低热、皮疹、耳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示例

流行性感冒

麻疹

肺结核

风疹

肠道传染病示例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腹泻、呕吐、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和循环衰竭等为特征。

霍乱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玫瑰疹、肝脾肿大等症状。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

伤寒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细菌性痢疾

01

02

04

03

病毒性肝炎

接触性传染病示例

皮肤病

如癣、疥疮等,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间接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而传播。

01

眼病

如沙眼、急性结膜炎等,通过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02

性传播疾病

如淋病、梅毒、艾滋病等,通过性接触或间接接触患者体液而传播,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03

03

PART

日常预防核心措施

个人卫生行为规范

勤洗手

避免接触

戴口罩

咳嗽礼仪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及咳嗽、打喷嚏后。

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佩戴医用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部。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防止病毒传播。

环境卫生管理标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以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积聚的浓度。

对学校公共区域、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课桌、讲台等。

规范处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防止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

加强校园管理,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通风换气

清洁消毒

垃圾处理

校园管理

按时接种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接种相关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知情选择

在接种前,了解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自愿选择接种。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一段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记录

保存好接种疫苗的记录,以备日后查询和补种。

疫苗接种科学指引

04

PART

学校防控管理体系

晨午检制度实施

体温测量

每天进行学生体温测量,及时发现体温异常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症状观察

观察学生是否有咳嗽、乏力、头痛、皮疹等传染病症状,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隔离。

缺勤登记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登记,并追踪其健康状况,确保其未感染传染病。

晨午检记录

详细记录每日晨午检情况,包括体温、症状、缺勤等信息,以备后续查证。

疫情监测预警机制

6px

6px

6px

收集国内外疫情信息,了解疫情动态,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疫情信息收集

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风险评估

建立传染病病例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不得瞒报、迟报、漏报。

病例报告

01

03

02

根据疫情形势和风险评估结果,启动预警响应,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情传播。

预警响应

04

防疫物资配备要求

消毒用品

配备足够的消毒用品,如84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