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雯静 《童年》导读课教案 - 副本.docx
文件大小:25.83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2.02千字
文档摘要

《童年》导读课活动设计

授课教师:江阴小学高雯静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了解相关信息;

2.初读小说开头部分,梳理故事内容,借助图表支架初步体会阿廖沙童年的苦难;

3.借助图表支架,自主规划、制订阅读进度计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页”

师: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认识了不少人物。上课之前,咱们先来个人物猜猜猜的游戏怎么样?老师说关键词,你们来猜书名,看谁猜得快!

1.PPT依次揭示拼图:

男性忠于职守大公无私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答案:老支书

女性勤劳善良冒着被挨揍的风险抱回了邻居的孩子

答案:桑娜

男性尽职尽责舍己为人吃草根、啃鱼骨

答案:老班长

回顾方法

师: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人物形象?

预设:语言、动作、神态......

师:在阅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关注情节、环境的描写来加深感受。

小结:读小说,就要关注“情节、人物、环境”。(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为我们推荐的小说《童年》。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成长小说的兴趣。)

板块一故事引入,初识自传体

活动1:了解关于《童年》的创作故事

1.师:同学们,关于《童年》的创作,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谁来读?指名读

2.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活动2:出示资料对比,了解自传体特点

出示有关高尔基童年经历和小说主人公阿廖沙童年经历的资料,学生对比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小说一般都是虚构的,有这样一类小说:它很特别,它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影子,虚构中有真实,真实中带着些虚构,读起来特别打动人心。这样的小说就是自传体小说。《童年》就是其中一部。《童年》这样打动人心,怪不得作家们这样评价

出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和英国作家卢森堡的评价,全班齐读,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回顾整本书阅读方法并初步感知《童年》内容。)

板块二:关注人物,感受人物形象

活动1:关注人物

1.人物关系环形图(请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重要事件以及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评价。)

2.浏览目录,你知道了小说中哪些人物?请填在人物关系环形中。

活动2:初识人物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板书:人物形象)《童年》为我们刻画了些什么样的人物呢?

2.出示片段一(外祖母外貌描写)和片段二(外祖父外貌描写)。

3.先读这两个片段,猜猜分别描写的是谁?根据描写,猜猜他们可能是什么样的人?

4.指名读,然后汇报。(预设:外祖母滑稽可爱;外祖父精明,像个老大。)

活动3:体会人物形象的鲜明性

这是阿廖沙第一次见到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指导学生完成人物关系环形图。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举着鞭子的人就是阿廖沙的祖父。

出示小说中文本,引导学生朗读,谈感受。(阿廖沙第一次挨打)。

小结:作者运用动作、语言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板书:鲜明)。

引导完成人物关系环形图。

活动4:体会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1.出示片段四,指名读:猜猜看,他还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从这段描写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外祖父?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对外祖父的评价继续填在表格中。

3.归纳:外祖父虽然凶恶、粗暴,但他也有爱孩子、令人同情、坚强不屈的一面。这就是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小组交流:小说中对外祖母又还有也有很多?请同学们聚焦“前往尼日尼”和“染坊失火”这两个章节,说说你又体会到了外祖母怎样的形象?进一步完善人物关系环形图。

5.师小结;

板块三: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师介绍读书活动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几幅图,第一幅是人物关系图,第二幅是情节关系图。相关的事情补充在后面,人物和情节都贯穿其中了。我们可以这样一边读书一边绘图,这样我们对全书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和认识。读到特别心动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写阅读心得、遇到好词好句咱们还可以记阅读笔记......

2.生填写阅读计划

师:接下来就到了我们制定计划的时间了,我们计划在一个月内读完,现在请填写计划单。

3.总结

师: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月就让我们用课余时间畅游在童年的书海中。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阅读前制订好阅读计划,阅读过程中写好阅读记录,做到读有计划,读有任务,使学生读得深入,养成做批注的好习惯,方便开展读后交流活动。)

板书设计:

《童年》

情节、人物、环境

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