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三十六计》教学设计
一、三十六计的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十六计吗?你们知道三十六计都有哪些计策?〔师生沟通〕明确:〔出示课件〕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其次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第十计
无中生有
笑里藏刀
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其次十计
混水摸鱼
其次十一计金蝉脱壳
其次十二计关门捉贼其次十三计远交近攻其次十四计假途伐虢其次十五计偷梁换柱其次十六计指桑骂槐其次十七计假痴不颠其次十八计上屋抽梯其次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小结:
《三十六计》,是依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阅历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它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不少计策的名称已成为成语,吟诵朗朗,是一部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奇书。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分为哪六套吗?
明确:〔出示课件〕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二、板书:
三十六计的分类: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其次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其次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其次十计混水摸鱼其次十一计金蝉脱壳
其次十二计关门捉贼其次十三计远交近攻其次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
其次十五计
偷梁换柱
其次十六计
指桑骂槐
其次十七计假痴不颠
其次十八计
上屋抽梯
其次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出示幻灯片1〕三、释计:
“瞒天过海”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也是运用得最广的一计。今日我们就从第一计入手,来探究三十六计的精华所在。〔出示“释义”二字〕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巧用哄骗和谎话到达目的。这条计策还得从唐太宗说起。〔出示“探源”二字〕
四、探源: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当时唐太宗亲自带着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一天,大军来到大海边上,太宗见眼前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巨浪滔天,不由感到头晕目眩,摇摇摆晃,险些栽下马来。于是他问手下大将:“大军过海,你们可有什么好计策?”众将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做声。太宗见此情形,心中可怕,无论如何也不愿上船。众将苦苦相劝,都没有效果。只好临时在海边安营扎寨。
行军总管张士贵回到大帐内,也是一筹莫展!几十万大军困在这里,只会耽误战机,还要消耗粮草。张十贵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这时副将薛仁贵走了进来,献上一计,张士贵的脸由阴转晴,连称:“妙!妙!妙!”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张士贵来到唐太宗的大帐内,说:“本地有几位豪绅为皇上修建了一处行宫,今晚预备了酒宴,请皇上前去宴饮。”太宗欣然同意。
到了夜里,唐太宗与各位将领尽情畅饮,不胜酒力。张士贵见太宗醉倒了,忙命人将他扶到后面休息。在走过一座小桥时,太宗感到脚下摇摆得厉害,便醉醺醺地问:“怎么这么摇摆?”张士贵只答道:“皇上,您醉了,所以感觉摇摆。”太宗不再疑心,被扶进一间精巧的房中睡下了。等到太宗醒来,走出屋子,目瞪口呆。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自己正站在一艘硕大无比的楼船之上。楼船正乘风破浪,向前行驶。
太宗苦笑,只好无可奈何地转身回到舱内。
就这样,不愿登船的唐太宗被薛仁贵和张士贵奇异地带到了大海之上。
顾名思义,“瞒天过海”就是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假象,掩盖真实意图的计策。这在隋朝攻打陈国时就运用得恰如其分。〔出示“贺假设弼伐陈”五字〕
五、故事“瞒天过海”这一计在中国古代的运用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战前,隋朝将领贺假设弼因奉命驻守江边,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