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救生圈》(2
教案:《救生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美术》教材,第10册,第4课“救生圈”。学习救生圈的基本绘制方法,通过创作自己的救生圈作品,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救生圈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会绘制救生圈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救生圈的绘制方法。
2.救生圈的创新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2.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救生圈的真实图片和漫画,引导学生关注救生圈,激发学习兴趣。
2.基本知识讲解:讲解救生圈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教授绘制救生圈的方法。
3.示范:教师现场绘制一个救生圈,边绘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制过程。
4.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行绘制救生圈,教师巡回指导。
5.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设计自己的救生圈,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
6.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欣赏,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
救生圈
1.基本结构
2.绘制方法
3.创新设计
七、作业设计
1.题目:绘制一个救生圈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新设计,绘制一个救生圈。
2.题目:救生圈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学生对救生圈的认识有了加深,掌握了基本的绘制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创新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救生圈的创新设计部分,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课后可以针对这一部分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品,尝试绘制。
2.组织学生参观船模展览,加深对救生圈的了解。
3.开展救生圈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美术》教材,第10册,第4课“救生圈”。学习救生圈的基本绘制方法,通过创作自己的救生圈作品,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救生圈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会绘制救生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救生圈的绘制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涉及到救生圈的结构和线条的绘制,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救生圈的创新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教具包括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学具包括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救生圈的真实图片和漫画,引导学生关注救生圈,激发学习兴趣。
2.基本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救生圈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教授绘制救生圈的方法。
3.示范:教师现场绘制一个救生圈,边绘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制过程。
4.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行绘制救生圈,教师巡回指导。
5.创新设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设计自己的救生圈,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
6.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欣赏,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
救生圈
1.基本结构
2.绘制方法
3.创新设计
七、作业设计
1.题目:绘制一个救生圈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新设计,绘制一个救生圈。
2.题目:救生圈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品,尝试绘制。
2.组织学生参观船模展览,加深对救生圈的了解。
3.开展救生圈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语言语调:在讲解救生圈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时,教师应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语调要生动、有趣,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特别是示范和练习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随教师学习救生圈的绘制方法。
3.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检验学生对救生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情景导入:通过展示救生圈的真实图片和漫画,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救生圈,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案反思:
在本节课中,救生圈的绘制方法和创新设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作。时间分配上,我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特别是示范和练习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随我学习救生圈的绘制方法。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适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