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文件大小:51.38 MB
总页数:3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78千字
文档摘要

哲学与文化

(三个单元共九课3个综合探究);马克思主义

哲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48;任务一认识

2.认识的

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

;研究发现,所有的鳄鱼都有这个现象。

鳄鱼肾功能不全,不能排除多余盐分,也没有体表排汗的功能,鳄鱼在吃猎物时身体里的盐分会添加,鳄鱼只是通过眼睛的泪腺排出体内多余盐分。;;实践;任务二实践

2.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任务二实践

2.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任务二实践

3.实践的

四个特点;a.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b.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问题:某公为什么要挖山?;实践具有

社会性;实践具有

历史性;;1.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不见人。这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

B.实践的能动性特点

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2.(2019年北京卷,28)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

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

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

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任务三

实践与认识

的关系;材料一: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咬一咬。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阅读的方式也在日益多元化,我们可以读“书”、读“广播”、读“电视”、读“网络”、读“微信”等。一位网友据此认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精神食粮。该网友的观点

A.具有不合理性,因为学习间接经验是获取认识的重要途径

B.具???合理性,因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C.具有合理性,因为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检验后的正确性认识

D.具有不合理性,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实践;任务三

实践与认识

的关系;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的?;实

践;黄鼠狼偷鸡;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

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

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任务三

实践与认识

的关系;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任务三

实践与认识

的关系;故事:《庄子》中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耗净,花了三年时间,学成归来。但是,天下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龙,因而,也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本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堑,长一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学以致用。

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认识论原理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2、实践决定于认识

提示:决定不等于决定于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提示:实践是唯一标准

4、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提示: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