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文件大小:2.41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5.36千字
文档摘要

P10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目题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要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是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真同假)P10一段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店主不遵守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买茶叶的人所说的“好茶”:品质优良的茶叶;★卖茶叶的人所说的“好茶”:没有变质的茶叶。示例评析P10思考:卖茶叶店主的回答有没有犯逻辑错误?

3、同一律的要求和逻辑错误P10二段(1)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2)逻辑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A:别吵我,我想静静。B:静静是哪个班的?好看吗?【偷换概念】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A问B:你是喜欢看电影还是喜欢听音乐?B答:我觉得玩游戏更有趣。【偷换论题】

P10探究与分享“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甲乙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指“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乙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4、同一律的条件性P10末段(1)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例:“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教师了”,

这句话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了吗?没有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有个小伙子上了火车之后,发现没有空座了,于是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嬉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材料中小伙子的话(?????)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④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老大爷说的“硬坐”是强行往座位上坐,小伙子所说的“硬座”是一种座椅类型。小伙子故意混淆“硬坐”和“硬座”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小试牛刀A

目题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物莫能陷于物无不陷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的要求P11探究与分享:

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2)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不是非A”(2)基本内容: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由真推假)P11一段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P11一段注意:同假不违反矛盾律。

有同学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位同学的话是否成立,为什么?P12探究与分享1:不成立。该同学一边说“坚信一位哲人的话”,一边又说“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很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不能同时成立。

2、说本案是重伤罪是对的,说本案不是重伤罪也是对的。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违反了同一律B.违反了矛盾律C.不违反逻辑规律D.违反了排中律小试牛刀B

(1)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2)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3、矛盾律的要求和逻辑错误P11末段例如:“所有人都是党员”与“有些人不是党员”。对这两个判断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肯定。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注意:“所有人都是党员”与“所有人都不是党员”。这两个判断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可以同假,不违反矛盾律。

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P12一、二段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思维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