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A)讲评课件.pptx
文件大小:1.61 MB
总页数:8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71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目录;01;;;;;;;;;;;;01;;;解读;解读;;;;;;;;;02;;;;;;;;;;;;;;;;;02;本次试题选用宋代赵师秀的《送古壶与人》。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诗宗晚唐贾岛、姚合,多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日常琐事,风格清瘦野逸,注重锻字炼句。

15题四个选项从整体到局部,考查了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尤为侧重学生对诗句的翻译解读,基于理解,辅以鉴赏。

A.首联写古壶的外观与年代,有意突出古壶之“古”,并与“今”拉开距离。

B.诗人猜想铸壶之时天降祥瑞,与屈原写的“摄提贞于孟陬兮”有相通之处。

C.第三联上句表现古壶遭遇不幸,下句描写古壶依然美丽,前后形成了反差。

D.诗人希望古壶能够得到高人的赏爱,并表达想将怀古之情写入新诗的愿望。

16题考查学生鉴赏和探究诗歌构思的原因,以事物形象、人物形象特征的关联性为切口。

“与“宝剑赠英雄”类似,诗人特意将古壶赠与高人。请结合“高人”这一身份特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6分)”

;;;命题者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此,考生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1)关注关键词。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2)注意特殊句。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注意句式倒装、词语省略等句式,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义关系。

(3)翻译分析法。关注选项中的“意谓”“状写”“描绘”等词,避免因为词句翻译不准造成理解的失误。

(4)整体分析法。回归到诗歌本身,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对象。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02;(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示例1: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示例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示例3: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示例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或: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示例5:惊涛拍岸,卷??千堆雪

示例6: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示例7: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直接描写“雪”的诗句不得分,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每空1分,共6分。);03;本次语言文字运用,材料的选择上接轨日常生活,从热门话题“新的旅行理念——微度假”说起,通过与以往旅游的“有旅无游”比较,具体阐释微度假的“快旅慢游”。这是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本次试题既贴近生活情境,也承载着问题的面对与解决,整体内容突出了语段实用性与文学性。试题考查“一拖四”,试题数量减少,分值18分。其中,19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了“词语在不同于语境中含义理解”,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了修改病句、排比句式补写、城市建议。其中。其中,20、21题值得关注。20题,补写中考修辞,是对题型的综合考量;21题,根据材料从城市创建角度提建议,更具有现实意义。

试题为: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卷上。(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抽象”与文中加点的“抽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一组排比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生动,不超过60个字。(6分)

21.某地准备创建适宜微度假的旅游城市,应主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请你根据材料提出三条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8个字。(6分);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04;作文;【命题分析】;【命题分析】;【命题分析】;【命题分析】;【审题立意】;【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范文解析】;【范文解析】;【范文解析】;【范文解析】;【关联试题】;【关联试题】;【关联试题】;【素材积累】;【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