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东北三省部分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调研(4月)数学试卷.docx
文件大小:644.65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5.63千字
文档摘要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东北三省部分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调研(4月)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A=xx+3

A.[?13

C.(?13

2.已知函数f(x)和g(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命题p:若f(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则f(x)和g(

A.命题p和q均为真命题

B.命题p和命题?q

C.命题?p和命题q

D.命题?p和命题?

3.已知sin2α+2cos

A.13 B.223 C.?

4.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四边形的直观图面积为2,则以该平面四边形为底面的一个高为6的四棱锥的体积为(????)

A.6 B.8 C.12 D.24

5.已知数列an为首项为1的正项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则“Sk=31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6.已知圆C1:x2+y2

A.?∞,?

C.?∞,?

7.一个不均匀的骰子,掷出1,2,3,4,5,6点的概率依次成等差数列,独立地先后投掷该骰子两次,若“两次所得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与“两次所得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之和等于“两次所得点数相等”的概率,则“第一次所得点数是第二次的两倍”的概率是(????)

A.121 B.221 C.463

8.已知a=(x,cxex?

A.1e B.2e C.2e

二、多选题

9.已知(x3?

A.a

B.a

C.a

D.a

10.已知三角形ABC三个内角分别为A,B,C,且满足sin2A2

A.cos

B.sin

C.tan

D.B

11.过点P?1,0向曲线Cn:x2?2n

A.i=12025

C.x1?x

三、填空题

12.若关于x的方程x2+k+2

13.已知椭圆x2a2+y2b2=1ab0,其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x轴上不与F2重合的任意一点作直线l1与椭圆交于M、N两点,过F1作倾斜角为60°的直线l2交椭圆与P、Q两点,H

1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

四、解答题

15.某社区进行了一场AI知识竞赛,满分100分.答题完成后,工作人员从中随机抽取100人的答卷作为样本A,并根据成绩绘制了频率分布直方图.

(1)估计样本的上四分位数和方差

(2)为了调查社区居民对这次竞赛活动的满意程度,在所有参加AI知识竞赛的居民中抽取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并得到如下2×

单位:人

满意程度

年龄

合计

40岁以下

40岁以上

满意

120

不满意

150

合计

200

请补全上面的2×2列联表,依据小概率值

(3)为了进一步提高满意度,工作人员又从剩余答卷中抽取了400人的答卷作为样本B,计算得到这些答卷得分的平均数为69,方差比样本A的方差多1,之后将这两组样本混合,估计混合后样本的方差

附:χ2=

α

0.05

0.01

0.001

x

3.841

6.635

10.828

16.如图,矩形ABCD中AB=12BC

(1)证明:CE⊥平面

(2)设平面ABC∩平面ADE=l,点M∈l,过BM作一截面,与棱AE,AD,AC分别交于点F,H,G,且C

17.已知函数f

(1)若a=?

(2)若f(x)

18.某学习小组针对凸四边形AB

(1)已知AB=1,B

(i)若CD=4

(ii)若AB2+

(2)若四边形ABCD存在外接圆O,圆心O在该四边形内部,圆的直径为25,若点P,Q

19.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22,F1

(1)求C的方程及m的值

(2)证明:cosα

(3)请探究:若P1,P2,…,P2n为C上2n(n≥2)个不同点,且∠PiOPi+1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东北三省部分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调研(4月)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D

D

C

B

ACD

ACD

题号

11

答案

ACD

1.D

【分析】根据分式不等式求解集合A及?RA,然后按照B=

【详解】因为x+3x?2≥0

所以A=xx≤?3或

当B=?时,3p?2

当B≠?时,要使B??R

综上,p?13,即

故选:D

.

2.B

【分析】利用反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命题p及?p的真假,举反例判断命题q及?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