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新高考通用版)生物试卷.docx
文件大小:193.9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6.21千字
文档摘要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2024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新高考通用版)

生物

(范围:初中生物全部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重金属污染的池塘中,体内重金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A.黑鱼 B.虾 C.剑水蚤 D.浮萍

2.动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液泡 D.叶绿体

3.下列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A.凤尾蕨 B.水绵 C.葫芦藓 D.银杏

4.豌豆的花中能够发育形成果实的结构是(????)

A.花瓣 B.雄蕊 C.子房 D.胚珠

5.从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过程中,最后发展的是()

A.直立行走 B.大脑发达 C.使用语言 D.使用工具

6.高原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主要是增加了血液中的(????)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7.六角蝾螈体色艳丽,是花草鱼鸟市场的热宠。其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它属于()

A.软体动物 B.爬行动物 C.鱼类 D.两栖动物

8.下列属于我国特产珍稀爬行动物的是()

A.中华鲟 B.扬子鳄 C.褐马鸡 D.白唇鹿

9.“蜻蜓点水”描述的是蜻蜓产卵的现象。蜻蜓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列与蜻蜓的发育过程相同的生物是(????)

A.蝗虫 B.苍蝇 C.家蚕 D.蚊子

10.加州秃鹰的性别由性染色体Z、W决定,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WW个体在胚胎阶段死亡。在母体产生A的过程中性染色体的变化如右图所示。由此判断A是雄性的概率是()

A.0% B.25% C.50% D.100%

1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沙漠中植物稀少——环境影响生物B.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C.蚯蚓疏松土壤——环境影响生物D.北极熊皮下脂肪厚——生物适应环境

1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B.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 D.由生物和环境组成

13.翟中和院士说“一个最简单的细胞,比任何电脑更精巧”,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线粒体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草履虫对刺激不能做出反应 D.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

14.在学校的劳动基地,同学们开展西瓜幼苗移栽和田间管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阴天移栽,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及时松土,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C.定期拔草,避免杂草争夺有机物D.过量施肥,有利于生根开花结果

15.某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尝试在天竺葵叶片上做出恐龙剪影(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色剪影纸将叶片双面遮光置于光下

C.用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D.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遮光处变蓝

16.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7.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不符合地球日主题的是()

A.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B.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少喝瓶装水 D.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18.蚯蚓和沙蚕等环节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牙齿分化

C.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D.运动器官是足

19.下列关于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 B.利用微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

C.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甲烷 D.利用乳酸菌制作米酒

20.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一种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复活的病毒可感染单细胞动物阿米巴虫。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

C.病毒进行孢子生殖 D.该病毒与阿米巴虫是寄生关系

21.樟木牛是国家培育适应高原环境品种的战略资源,樟木牛仅剩19头,可用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