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通用版)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地理(80%)+新高一知识(20%)。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很多模块在国内加工完成之后,再运往现场拼装。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的经纬度大致是(???)
A.(164°E,75°S) B.(164°W,75°S)
C.(164°E,75°N) D.(164°W,75°N)
2.秦岭站建设时,受自然环境影响,主要面临的困难是(???)
①酷寒②高海拔③缺水④狂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模块化制作之后运到现场安装的建设理念,优点是(???)
①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②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整体运输成本
③避免当地自然环境对工程进度的影响④提高在南极地区的建设效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A2.D3.C
【解析】1.由图可知,秦岭站位于南极附近,即南半球,纬度应为南纬,秦岭站处于东经范围,综合可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南极具有酷寒、干燥、烈风的气候特征。①④正确;南极海拔高,但不是建秦岭站,面临的主要困难,②错误;南极地区冰川广布,可作为淡水资源,③错误。故选D。
3.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采用种模块化制作,运到南极直接安装,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保护南极环境,提高在南极地区的建设效率,避免当地自然环境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整体运输成本是不利条件,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正确。故选C。
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某中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山进行研学旅行。下图为西山及其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和研学的记录卡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图中研学记录卡片判断,记录地点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有关此次研学,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小清河自东向西流淌
B.在丙处见到攀岩训练基地
C.甲、乙两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5千米
D.正值秋高气爽,同学们感受到研学的快乐
【答案】4.B5.B
【解析】4.读图可知,该图没有指向标,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记录点位于山峰乙的西北,且海拔为660米。③、④处位于山峰乙的东南方向,不符合;①、②处位于山峰乙的东北方向,而①处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不符合题意;②处海拔在600米~700米之间,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5.读图可知,小清河自西向东流淌;丙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可见到攀岩训练基地;图中比例尺为1:50000,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1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约为0.5千米;可知太阳在记录点的东北方位,且四点三十分日出,该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不属于秋季。ACD错误,故选B。
海南文昌龙楼镇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所在地,承担了多次重要的航天发射任务。下图示意2021年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的发射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21年文昌航天发射时间主要集中在我国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影响文昌航天发射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植被类型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答案】6.A7.D
【解析】6.我国为北半球,3—5月为我国的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读图可知,2021年文昌航天发射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份,为我国的春季。结合题意,故选A。
7.卫星的发射需要晴朗的天气,因此影响文昌航天发射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天气状况,D正确;昼夜长短、植被类型和海陆位置对此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国,全国70%的饮用水来自海水淡化。2023年6月,该国首座采用光伏太阳能发电作为补充电源的大型综合海水淡化项目正式投产。下图示意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厂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
A.内陆地区 B.河流沿岸 C.阿拉伯海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