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要不要分课时【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我多想去看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山村孩子和一个北京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他们想要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以“心愿”为主题,《我多想去看看》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起到了激发学生对美好愿望的憧憬、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域风貌等重要的情感铺垫和知识引领作用。
(二)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内容简短,语言简洁明快,充满童真童趣。例如“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通过孩子与妈妈的对话,展现了天山孩子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同时,文中运用了“弯弯”“遥远”等词语,简单却又生动地描绘出距离感,有助于一年级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三)基于教材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想、告”等13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一)认知特点
1.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具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像天安门这样标志性的建筑,如果能展示图片或者视频,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它的雄伟。
2.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唱歌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学习基础
1.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掌握了汉语拼音,能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这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有限,在学习生字时,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帮助记忆,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等。
(三)学习动力
1.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篇课文描述的外面的世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同时,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想、告”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走”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文中的句式“我多想去看看”表达自己的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教学。如“会”字,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人在云上走,就是会飞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字形。“走”字,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再通过书空、在田字格中书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书写笔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两个孩子不同的愿望,读出向往的语气。例如,天山孩子说的话中“遥远”“雄伟”等词语要重读,以突出他对北京的向往。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遥远”“壮观”等词语的含义。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遥远”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地图展示天山和北京的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壮观”这个词,可以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那种宏大的场面,从而理解其含义。
2.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展示图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如讲述北京的历史文化、展示天山的美丽风光等。
五、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天山的美景等内容。例如,在讲解“雄伟”这个词时,展示天安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天安门的高大、宏伟,从而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2.朗读教学法
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如在教学课文中两个孩子的对话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能够更好地体会他们的愿望。
3.游戏教学法
设计识字游戏,如“摘苹果”游戏,将生字写在苹果形状的卡片上,让学生认读生字,认读正确就摘下苹果。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说学法
1.自主识字法
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自主识字。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