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夜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囊萤夜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品质”,这篇课文讲述了车胤夏夜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的故事,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从古人勤奋学习的事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素材。同时,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囊萤夜读》原文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短短二十余字,就把车胤勤奋好学的形象刻画了出来。教材在编排上,除了给出原文,还对一些难理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如“恭勤”(肃敬勤勉)、“通”(通晓,明白)、“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等,这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课后练习也设计得很有针对性,如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是对文言文朗读和记忆能力的基本要求;还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一)知识基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接触过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简单的文言文,如《司马光》等,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如字词简洁、句式特殊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这些方法可以迁移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来。
(二)学习能力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自己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本。但是,文言文毕竟与现代文有较大的区别,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文言文的准确含义、体会文言文的韵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心理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听故事。《囊萤夜读》这个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从古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塑造自己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恭勤”“通”“练囊”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车胤勤奋好学的品质,受到感染和激励,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2.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只有读通读顺,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文中的“胤恭勤不倦”,“恭勤”两个字的读音和连读需要学生准确掌握。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如“家贫不常得油”中的“贫”字,学生要理解其表示家庭贫困的意思,才能体会到车胤在艰苦条件下仍然坚持读书的不易。
(二)教学难点
1.体会文言文的韵味,感受车胤勤奋好学的品质。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简洁、精炼,学生在理解其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要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品质有一定难度。例如,“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学生要从这简短的语句中感受到车胤克服困难、勤奋读书的决心和毅力。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品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古人的品质与自身联系起来,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
五、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1.朗读法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多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范读全文,让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如“胤/恭勤不倦”,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进行跟读,在反复朗读中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2.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讲解车胤夏夜借萤火虫读书的场景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夏夜的画面,有草丛中的萤火虫飞舞,车胤坐在简陋的屋子里,借着萤火虫的微光读书,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车胤勤奋好学的品质。
3.讲授法
对于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如“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教师需要通过讲授,解释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课文的大意。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学生在预习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