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7/NUMPAGES17
四川省简阳市2023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北京人复原头像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D.历史学家的著述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是从北京人遗址中发掘出来的,是研究北京人历史的一手史料,B项正确;复原头像、影像资料和著述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不是一手史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2.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点的是()
A.都发现于黄河流域 B.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C.都会制作石器工具 D.都懂得人工取火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北京人以及山顶洞人都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故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会制作石器工具,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排除A项;元谋人、北京人以及山顶洞人都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排除B项;元谋人、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排除D项。故选C项。
3.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成排榫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横板和竖板,是木桩插于地下,上面以木板等拼接的房屋建筑遗留下来的痕迹。该房屋建筑被称为()
A.半地穴式建筑 B.干栏式建筑
C.圆形洞穴建筑 D.栽柱式建筑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因此他们建造干栏式建筑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B项正确,排除CD项;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因当地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所以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排除A项。故选B项。
4.“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这短短的广告词感动了不少中国人。提起这“中国味”,很多人会想到半坡居民,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会()
A.种植蔬菜 B.种植粟
C.种植红薯 D.制作陶器
【答案】B
【详解】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B项正确;材料没提及蔬菜,排除A项;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排除C项;材料没涉及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
5.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D.环境优美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附近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选项C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信息不符,故选C。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A.黄帝 B.大禹
C.夏启 D.商汤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结合usO型知识可知,黄帝是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杰出的部落首领,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曾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民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始”,因此材料中“轩辕”是指黄帝,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不符合题干,排除B项;夏启示大禹的儿子,继承了大禹的王位,而题干所述“轩辕”是指黄帝,而不是夏启,排除C项;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主要是由于()
A.华夏族由炎、黄部落融合而成 B.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中华民族有着锐意进取的精神 D.华夏族孕育于古老的传说时代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主要是由于华夏族由炎、黄部落融合而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A项正确;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锐意进取的精神、华夏族孕育于古老的传说时代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8.尧虽有子丹朱,却不把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