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合肥市包河区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文件大小:285.47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8.39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5/NUMPAGES15

合肥市包河区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分)

1.下列各项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B.《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

C.《诫子书》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子侄辈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D.《走一步,再走一步》用倒叙笔法简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结束回忆也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伏与正文浑然一体。

答案:C

二、综合读写(共16分)

为迎接农历癸卯年的到来,班级拟办一期以“卯兔贺岁”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2.为迎接农历癸卯年的到来,班级拟办一期以“卯兔贺岁”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栏目一】汉字中的“兔”。

兔,是乖巧温驯的小动物。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了“兔”字的踪影。“兔”是象形字,其甲骨文”描绘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形象。兔是弱小的动物,常活动于森林、草原间,需要准备多个藏身之所来躲蔽猛兽的攻击,成语“狡兔三窟”正是源于兔的生存技能。兔在奔跑时动作迅捷,由这个特点派生出来的汉字“逸”,从“辶”从“兔”,可以推断这个字的本义是_____。兔也是有较强繁殖力的动物,常被人们视为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象征。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四,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卵”,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的解释,万物复苏,让人感到生机盎然,春意融融。

(1)检查文段,你发现了一处书写错误。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的是“温和顺从”的意思,所以“温驯”中有错别字。

B.因为表达的是“躲藏,隐蔽起来”的意思,所以“躲蔽”中有错别字。

C.因为表达的是“迅速敏捷”的意思,所以“迅捷”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达的是“生命力旺盛”的意思,所以“生机盎然”中有错别字。

(2)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①_____,根据这个意思来组词,你想到了②_____。

(3)有关“兔”的成语很多,下列选项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守株待兔 B.狡兔三窟

C.动如脱兔 D.兔死狗烹

答案:(1)B(2)逃跑;逃逸(3)C

3.【栏目二】民俗中的“兔”。

兔,在中国被视为祥瑞之兽。旧时正月初一,人们把面捏的兔头挂在门额上,俗称“挂兔头”;正月十五元宵节,游街玩耍。在老北京,每逢中秋节还有拜“兔儿爷”的习俗。相传老北京城曾有过一场瘟疫,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尊称为“兔儿爷”。随着时代的发展,“兔儿爷”渐渐褪去神圣的光环,①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的;②也有背插纸旗纸伞、或坐或立的……此外,以兔形为主体的剪纸、刺绣、彩绘等艺术形式也十分常见,其健康长寿、祛病驱邪、护佑平安的文化内涵已深入人心。

(1)在审稿过程中,小华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请帮他找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祈”应读“qǐ”,“塑”应读“sù”。

B.“祈”应读“qǐ”,“塑”应读“shuò”。

C.“祈”应读“qí”,“塑”应读“sù”。

D.“祈”应读“qí”,“塑”应读“shuò”。

(2)小华对①②处的标点符号也有疑问,你认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3)如图是集邮爱好者小林找到的《癸卯年》特种邮票图稿,由我国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创作。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说明文字,任选一枚邮票

说明:第一枚名为“癸卯寄福”,白底,蓝兔,一手持信;第二枚名为“同圆共生”,三只奔跑的兔子首尾相接,背景衬以“玉兔捣药”纹饰。

小林说:“生肖邮票,总是寄托着我国民俗中的美好寓意。你喜欢哪一枚?”

你说:“我喜欢第_____枚,因为_____。”

答案:

(1)C

(2)A

(3)示例一;②画面中这只可爱的蓝色兔子,寓意着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就像是正要从天宫向我们发来问候,它一定会在信中祝福我们砥砺前行。示例二;三只兔子首尾相接,展现了生命的灵动,背景衬以“玉兔捣药”纹饰、人民幸福的真挚愿望。

4.【栏目三】文学作品中的“兔”。

兔,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人们早期对兔的刻画以其自然属性为主。《诗经?兔爰》中“有兔爰爰”,写出了兔子的机敏聪颖、自在逍遥,红耳霜毛趁草眠”,描写了兔在秋草中酣睡的可爱形象。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卢照邻诗中“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用“兔影”来写月影;欧阳修《白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