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docx
文件大小:39.1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2.43千字
文档摘要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A.憧憬(chōngjǐng)B.惬意(qièyì)C.滋味(zīwèi)D.崭新(zhǎnx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摩拳擦掌B.气势汹汹C.草木皆兵D.颠倒是非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他做事总是三心二意,不能专心致志。

B.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很高,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C.他的演讲深入浅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我们全面考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昨天下午,我去了图书馆,找到了一本喜欢的书。

B.他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

C.这部电影的情节很吸引人,但是演员的表演略显生硬。

D.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你今天怎么迟到了?”老师问。

B.他喜欢读书、写字、画画。

C.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D.今天的天气真晴朗,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6.《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______的《过零丁洋》。

8.《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是______。

9.《红楼梦》中,贾宝玉最终选择的妻子是______。

10.《水浒传》中,被称为“智多星”的人物是______。

11.《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是______。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______的《岳阳楼记》。

13.《离骚》的作者是______。

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______的《静夜思》。

1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______的《春晓》。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解释下列词语:

(1)陋室

(2)鸿儒

(3)案牍

17.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8.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921题。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0.文中画线句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21.文章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50分)

题目:我眼中的春天

要求:不少于600字,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条理清晰。

一、选择题答案:

1.B

2.A

3.C

4.D

5.C

二、填空题答案:

6.(1)德(2)馨(3)鸿儒(4)案牍

7.(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题答案:

9.(1)D(2)C

10.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山峦”比作“岛屿”,将“黄河”比作“银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华山的高峻和黄河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对华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华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2.示例:文章通过描绘华山的险峻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华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作文答案:

(略)

1.字音字形: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如选择题第1题。

2.词语理解: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如填空题第6题。

3.成语运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正确运用,如选择题第3题。

4.句子结构: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如选择题第4题。

5.标点符号: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如选择题第5题。

6.古诗文默写: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如填空题第6题。

7.古诗文翻译: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翻译能力,如填空题第7题。

8.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对文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