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语文学业质量评价大单元主题设计案例.docx
文件大小:41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PAGE5/NUMPAGES5

大单元主题:“五四精神我传承”演讲活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有关演讲的活动探究单元。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完成“五四精神我传承”演讲这一核心任务和七个子任务及系列学习活动。结合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的要求,本单元学习需要达成以下学业质量标准:阅读演讲词,了解演讲词是在特定情境中,针对明确的对象表达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把握演讲词针对性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和内容具体的特点,撰写演讲词;明确“演”和“讲”的具体要求,并在演讲中展示对演讲的理解。

为达成学业质量标准,围绕七个子任务及系列学习活动设计了明确的表现性评价任务(见表1-6-1):

任务一:明确演讲任务,制订学习方案,在第1课时完成。设计的评价任务是初步了解单元内容,制订符合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案。对应单元学习目标1、2、3。

任务二:聚焦重点篇目,学习阅读策略,在第2课时完成。设计的评价任务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现阅读收获,理清学习演讲词的基本思路。对应单元学习目标1、2。

任务三:阅读经典讲稿,把握作者观点,在第3课时完成。设计的评价任务是把握演讲词观点,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和价值,填写表格。对应单元学习目标1、2。

任务四:梳理讲稿思路,感受语言特点,在第4课时和第5课时完成。设计的评价任务是把握演讲词的思路,形成思维导图;感受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形成摘抄和评价并举的赏析性文段。对应单元学习目标2。

任务五:搜集五四史料,撰写五四讲稿,在第6课时和第7课时完成。设计的评价任务是搜集资料,撰写观点明确,内容具体,思路清晰,语言特点符合演讲需求的演讲稿,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修改演讲稿。对应单元学习目标3。

任务六:制订比赛标准,举办演讲比赛,在第8课时和第9课时完成。设计的评价任务是以表格的形式制订比较合理的演讲评价标准;完成3~5分钟演讲。对应单元学习目标3。

任务七:反思单元学习,总结学习收获,在第10课时完成。设计的评价任务是反思总结单元学习情况,整理作品集,发布演讲视频。对应单元学习目标1、2、3。

在明确评价任务的基础上,设计以学生为主的评价主体、以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学习反思和作业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以《优秀学习方案标准》《小组合作学习提示》《优秀表格标准》《优秀思维导图标准》《材料归类提示》《演讲评价标准》《课时学习评价量表》《优秀作业标准》《单元学习效果评价表》为主的评价工具,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大单元主题:别样的人生记录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别样的人生记录”学业评价如下。

根据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的要求和本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学完这一单元的学生应达到以下成就表现。

(1)能够以每分钟380字左右(八年级上册的要求应低于课程标准第四学段最终要求的每分钟500字)的速度默读现代文。本单元四篇现代文共计11286字,能够在30分钟左右读完课上及课下共完成9万字左右的整本书阅读。

(2)认识3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其中的10个字和相关的46个词语,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些词语。

(3)能勾画有表现力的词句;能按照人物描写、议论、抒情或自己喜欢的分类方式积累;能够在写作中模仿这些句子。

(4)能够比较并说明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共性和区别;能够解释典型事件和动人细节对人物塑造的价值;能够举例说明局部语句中的写作手法和贯穿篇章的写作手法;能够结合具体语句评价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5)能够选择典型事例,使用两种或以上刻画人物的手法,完成以“家人小传”“同学小传”为话题的两篇传记(每篇不少于500字),表现所写对象个性特点;能从事件典型性、手法多样性、人物形象性的角度评价其他同学的作文。

(6)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居里夫人传》或其他人物传记,能够运用所学传记知识探讨它们的特色。

(7)能够提出自己对“诚信”的看法,能从所读传记中选出一个正面事例,从生活中找到一个反面事例,支持自己的观点,完成一篇演讲稿(400字左右)。

本单元学业评价也将在“别样的人生记录”主题引领下分配到三个任务群中。(见表1-6-2)

大单元主题:鉴赏民俗之美,抒写乡土情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是有关民俗文化的单元。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完成“鉴赏民俗之美,抒写乡土情怀”这一核心任务和五个子任务。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对阅读的目标中明确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由表1-6-3、表1-6-4、表1-6-5可知,为达成以上学业质量标准,专门设计了一节起始课,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民俗,感悟民俗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