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年级:初中
教学科目:政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掌握基本的经济概念,包括市场经济、商品、
货币、价格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国家意识。
教学重点:
1.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其运行机制。
2.商品、货币、价格等基本经济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学生如何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什么是经济?经济活动的基
本特征是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市场经济的相
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
-市场经济的定义
-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2.讲解商品、货币、价格等基本经济概念:
-商品的定义、特征
-货币的定义、职能
-价格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经济现象,如“为什么近年来网上购物越来越
流行?”
2.学生汇报: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背后的经济
原理。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个经济现象,并撰写一篇短
文。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经济现象,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
教学评价:
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经济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课堂活动参与度,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关注程度,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