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3 法治社会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2).pptx
文件大小:18.77 M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6.83千字
文档摘要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法治国家第一框题第二框题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第三框题目标主体基础一体推进,共同建设

8.3法治社会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

2021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养犬要办证,定期打疫苗,遛狗要拴犬绳,狗便要清理,不养禁养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思考: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法治社会?

一、法治社会(是什么)情境1:被狗咬伤怎么办?2024年9月6日晚10时许,在建材市场上班的杨女士下班后途经一家商店门前时,店门口突然跑出一条狗,朝着杨女士小腿咬了一口,然后逃之夭夭。当时四下无人,这条狗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谁养的呢?杨女士仔细查看,发现这家商店门口放着喂狗的器具,狗很可能就是店主养的。问题1:假如你是杨女士,你会如何应对这一突发事件?并说明你的理由?

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前提保证目标1.法治社会的含义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一、法治社会(是什么)当晚,杨女士到医院处理了伤口,并接种了狂犬疫苗。第二天,杨女士找到了店主李某,要求李某承担医疗费和赔偿责任。李某认为自己拴了狗绳,是狗自己咬断了绳子,与自己无关。双方就赔偿问题协商未果,发生了激烈争吵,杨女士遂打110报警求助。茅箭区人民路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店主李某承认这条狗是自己养的,是狗将绳子咬断,夜晚见有行人路过,便跑出来咬人。在民警调解下,李某与杨女士达成了赔偿协议。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民警给予店主李某警告的行政处罚。对此,李某后悔不已。在民警劝说下,李某决定纠正不文明行为,将该狗送给城郊的亲友饲养。追问:该事件的始末是如何体现法治社会的内涵和特征的?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2.法律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普遍遵守。3.社会纠纷依法解决,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情境1:被狗咬伤怎么办?

2、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用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法治意识法律实施实施效果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2、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信法(法治意识)表现:①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②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③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2、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守法(法治实施)表现: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2、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用法(实施效果)表现:在纠纷发生后,公民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解决矛盾。

2021年5月1日起,遛狗不拴绳违法。文明养狗、依法养狗即将成为人们的普遍认同。那么,新规即将实施前,郑州市民遛狗现状如何?2021年3月28日、29日、30日,连续三天,记者在市区街头巷尾及公园、廊道走访时发现,遛狗不拴绳现象相比以前明显减少,一些不文明养犬情况也有所好转。记者在花园路、农业路、经三路、金水路等多条道路走访时发现,不管是大狗,还是小狗,很多爱狗人士大多都系着绳子,除了个别流浪狗外,很少见不拴狗绳的现象,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走访中,有市民表示,饲养者的自觉性有所提高,大家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了。3月28日,正逢周日。记者在北龙湖湿地公园看到,当天游客比较多,由于是开放式湿地公园,很多狗主人用绳子牵着狗狗,开心地踏春郊游。养狗市民表示:“养狗是我们的自由,但文明养狗是我们的义务。”网友表示:以后人的过错再也无法怪罪于无辜的狗狗,因宠物发生的矛盾我们有法可走。”以上材料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哪些特征?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普遍遵守③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④社会纠纷依法解决探究巩固

思考:如何引导市民文明养犬,从而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