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 凝聚价值追求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2.6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2.09千字
文档摘要

2凝聚价值追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凝聚价值追求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本课所依据的课标核心素养目标是政治认同目标:能够以恰当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使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课内容主要从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出发,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进而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神;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构筑中国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自主预习展示本节预习清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知识脉络。学生根据预习清单,自主学习,圈画出重点问题。学生通过自习,做到对本课的知识心中有数,使学生明确本课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经验导入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2.提出问题:你认为“中国脊梁”是指怎样的人?用人物或者事例来说说对“中国脊梁的理解。3.导入新课:“中国脊梁”就是那些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贡献自己的一切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高扬民族精神。1.学习任务:思考:你认为“中国脊梁”是指怎样的人?用人物或者事例来说说对“中国脊梁”的理解。2.学习要点:中国脊梁3.初步了解本课课题。以经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情境导入本课主题——凝聚价值追求。

活动一:情境探究1.抛出问题:说一说我们的民族精神都有哪些内涵及特点。说一说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2.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讨论3.总结知识: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学习要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通过上一环节的交流,总结感悟出民族精神的内涵,为下一环节奠定知识基础。

活动二:问题探究抛出问题: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知识: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学习要点:为什么要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应该如何做?通过杨叔子的话感悟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活动三:情境探究1.抛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2.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看书找核心概念。3.总结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学习要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通过课本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活动四情境探究1.抛出问题: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2.布置任务:学生思考,自由回答。3.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四个情境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价值引领。因此我们应该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结升华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感悟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练习5道选择题+1道材料题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问题。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浅显易懂,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