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文件大小:13.83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3.84千字
文档摘要

提供保障73年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开通西亚;班勇经营西域;123年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成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阳关、玉门关以西,新疆及更远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成果: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陆上丝绸之路西汉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海上丝绸之路西域第一次第二次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奠定基础东汉准备好历史课本、同步练习册;黑、红两支笔,开始课前背诵!

【快问快答】1.张骞“凿空”之举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2.西域指那一块地方?阳关、玉门关以西,现在新疆及更远3.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4.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是?丝绸之路5.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6.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7.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8.东汉经营西域30多年到71岁才刚回到中原的人是?班超9.东汉时期将西域都护府改为什么继续管理西域?西域长史府

新课导入纸是现在最常见和最普遍的书写材料,那么,在纸被发明之前,人们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呢?原始社会商朝西汉周朝秦朝陶器(刻画符号)龟甲兽骨(甲骨文)青铜器(金文)竹简木牍白色丝帛(帛书)造纸术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除了造纸术之外,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还有哪些新发展?青铜器、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甲骨书写内容太少。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素养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认识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史料实证)2.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与《史记》、道教产生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事件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阅读教材,了解张仲景、司马迁等人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了理想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努力拼搏的精神,认识到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家国情怀)

一、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纸地图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缺点: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名人小档案二、医学、数学、农学的成就任务:根据课本P85,自主填写张仲景的人物卡片。代表作:年代:地位:成就:《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后世称“医圣”。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②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③提出“治未病”,提倡预防疾病《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收录了大量药方,仅治疗外感热症的即多达113个。1.医学(1)张仲景姓名:张仲景名人小档案

材料反映了张仲景怎样的精神?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伤寒论?序》河南南阳医圣祠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关注民生、刻苦钻研【材料研读】二、医学、数学、农学的成就1.医学(1)张仲景

二、医学、数学、农学的成就1.医学(2)华佗任务:根据课本P88,自主填写华佗人物卡。名人小档案姓名:时代:职业:成就:东汉末年医生华佗(145-208年)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华佗

二、医学、数学、农学的成就2.数学著作时期内容地位《九章算术》东汉时期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秦简九九表简上抄录了较为完整的乘法口诀,反映了秦朝对乘法口诀的推广和应用。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氾胜之书》。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3.农学阅读课本86页找出秦汉时期的数学农学成就。数学特点:注重实际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三、司马迁与史记结合教材回答以下有关于《史记》的问题。作者:成书时间:内容:体裁:司马迁西汉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黄帝汉武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3000多年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史记》全书52万字

三、司马迁与史记2.《史记》【小组合作】根据材料,分析《史记》的价值。材料一: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