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义务教育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文件大小:20.44 MB
总页数:3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97万字
文档摘要

1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分支结构,体验多分支结构的应用,感受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2.通过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知道算法的输入、判断处理中的条件以及输出。2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判断某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吗?3议一议2月29日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少,每四年才会有一次。只有这一天出生的人,生日次数才会较少。哪一天出生的人,生日会少呢?4想一想1.为什么这一天出生,生日天数会少?2.如何判断某年是不是闰年?5学一学一、认识判断闰年的规则闰年是包含366天的特殊年份。闰年的二月有29天,而平年的2月只有28天。1.判断闰年的规则是什么?2.说一说,你对“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理解。关于闰年5学一学说一说,闰年应该符合的判断条件是什么?年份2023200020202100被4整除被100整除被400整除是否是闰年分析下面的年份,填写表格。5学一学如果一个年份能够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那么这一年就是闰年。如果一个年份能够被400整除,那么这一年也是闰年。5学一学把判断闰年的条件组合在一起,用自然语言描述。1.如果一个年份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那么这一年就是闰年。2.如果一个年份能被400整除,那么这一年也是闰年。3.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这一年就是平年。如果“一个年份能被4整除”而且“不能被100整除”或者“一个年份能被400整除”,则结论为“是闰年”,否则结论为“是平年”。如果(“一个年份能被4整除”而且“不能被100整除”)或者“一个年份能被400整除”,则结论为“是闰年”,否则结论为“是平年”。加上括号优先级更清晰进一步明确二、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5学一学1.补充流程图空白处的判断条件,梳理算法的执行过程。2.如果输入的年份分别是1900、2008、2033、2400,讨论每个年份执行的判断路径和结果。3.为了实现判断闰年还是平年,流程图使用了()结构。用流程图描述5学一学观察分支结构和判断条件判断条件形成两个双分支结构。5学一学二、与同学互传中文密信两个同学一组,利用移位加密的规则,给对方写一封简单的中文密信,然后解密并相互验证。活动要求5学一学第1步:依据自己所写密信的字数,确定一个多行多列的方格,把明文依次放入方格中。这里设定的行数、列数成为密钥的第一部分。5学一学第2步:选定要移位的列和移位的方式,如奇数列、下移3行。第3步:把奇数列的文字依次下移3行,找到对应的方格填入,下移超过最后一行的文字,回到第一行继续下移替换,构成密文。第2步中选定的列和移位的行数,是密钥的第二部分。5学一学第4步:两位同学互传加密后的密信,并尝试解密。解密时,按照加密的规则反向操作,依据加密的规则(密钥的两个部分),将加密时的向下移动改为向上移动,就可以解密。要给对方一些提示。如把文字与方格一起给对方,适当提示移位的行或列、移动的行数等。5学一学三、信息加密与信息安全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确保信息安全,发送方往往需要把原文信息进行加密后再传输,接收方收到信息后通过解密,获得原文信息。加密传输信息5学一学信息加密时,如果加密规则过于简单,很容易被破解。所以加密算法需要尽可能多的位数和复杂度。1.为信息加密时,在字母表中改变移动的位数,如果不是移动三位,而是移动五位、七位等,是不是更安全?2.如果不知道移动的位数,如何破解移位密码?3.加密时,把英文字母替换成指定中文段落中的文字,或者把中文替换成字母表中指定的字母,是不是更安全?讨论交流5学一学学习了移位加密算法后,有同学说,以后给自己或家长设置密码时,也要运用所学的算法规则。先想一个自己很容易记住的密码,然后利用移位、替换等方式,变成不容易被别人猜到的密码。你认为这个做法好吗?与小组同学交流看法。算法应用思考6练一练尝试用所学加密算法,设计一个自己的密码本,并用这个密码本的加密方式,加密一则信息并传送给同学或家长,看看他们能否顺利解读出来。7课堂总结1.凯撒密码的基本算法思想就是移动字母位置并替换。2.通过了解移位加密算法,知道明文和密文的关系。3.加密算法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保护着我们的信息安全。4.我们设置密码时,可以适当运用加密算法来加密。8作业布置尝试通过网络搜索,查询还有哪些常用的加密算法以及这些算法的关键因素。9板书设计一、认识简单的移位密码二、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