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1课 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课件 中职高教版世界历史.ppt
文件大小:6.39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76千字
文档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世界历史》教科书教学课件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第11课P-62新课导入传统职业教育的形态是学徒制。它是在家庭式的手工作坊中,拜师求艺,或者由父亲向儿子,或者是师傅向学徒传授技艺的人才培养方式。右图,是中古时期欧洲的铁匠师傅和徒弟一起打铁的场景。中古时期欧洲的铁匠一、传统职业教育铁匠师傅和徒弟一、学徒制特征1.学徒契约【思考】:1451年伦敦的一份裁缝学徒契约,生动地体现了学徒制的特点。请快速浏览教材,找出“师傅”“学徒”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试着归纳“学徒制”的特点。师傅:为学徒提供生活所需,传授基本技艺,承担相应责任。徒弟:认真学习技艺不外传,遵守规章制度,不参与非法活动唐僧与悟空2.学徒制特点1“师”“父”一体的师生关系2345与作坊式生产相适应的教育机制“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垄断技艺,不利于传播和革新缺乏规范,效率较低在世界各地,传统职业教育的形态是学徒制。二、“学徒制”典型“样式雷”家族——父子相继样式雷,是我国清代的一个建筑世家的绰号,其家族从康熙年间起共有七代人,二百余年间承办皇家宫殿、园林、府邸、庙宇、陵寝等工程的设计与修造任务。中国有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出自样式雷家族之手。京剧学徒——师徒传承上手快,快速融入团队专注学习某一方向不跑偏投入少,见效快,实用性强,节约成本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传授者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影响徒弟锻炼师傅领导力,使其更具有职业成就感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有利于隐性知识传承,利于企业学习氛围有利于打造高效率团队,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增强归属感、凝聚力培养师徒沟通技能师徒传承的优点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重传承,少创新学员数量较少,不能规模教学,教学效率低、成本高师傅的个人素质间接影响徒弟学习效果学习内容窄化过分依赖师傅,固化思想徒弟接受程度慢,容易冲突师傅花费精力时间,不愿意带,同时影响个人效率单一的教学模式学徒形成小团体,不利于整体学习效果师徒传承的缺点二、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一、兴起背景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制作,工厂规模扩大,分工与协作更加重要,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手工织机纺织工厂二、英国、德国、法国职业教育的兴起德国1749年,柏林创办经济-数学实科学校1817年,建立一年制手工业学校1884年,仅普鲁士一个地区就有56所工业学校,其中34所为国立校。法国1766年,建立了巴黎王室免费制图学校1776年,建立工艺学校1864年,创立了女子工业学校1863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英国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工匠法令》,是多世纪劳工法令的集大成者。爱丁堡工艺学校,晚上上课,技能培训,教授机械制图、建筑等课程。埃菲尔全名: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法国著名建筑大师,出生于1832年12月15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第戎城,1923年12月27日逝世于法国巴黎。20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培养工程师的巴黎中央工艺制造学院(今巴黎中央理工学院)。主要作品: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波尔多大桥布达佩斯火车总站埃菲尔〖拓展阅读〗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发展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得更加紧密,要求劳动者具有更加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工业化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二、德国“双元制”1.含义:是指在高等院校或职业学院的大学学习与在企业的职业培训或实践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2.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与职业相结合实践经验丰富企业(私营)合作协调职业学校(公办)凯兴斯泰纳,提出劳作学校理论,德国“职业学校之父”三、美国、日本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1、美国(1)资助职业教育发展(2)设立多种类型职业学校: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的综合中学;专门的职业学校;初等学院转型为提供培训的社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