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本政治制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1根本政治制度
一、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认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2、健全人格:学会分析案例,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道德修养:能够把学习到的基本制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理解分析相关的政治现象,解决相关政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大代表职权;
教学难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和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案例:封闭一个6000万人口的大省,还能保持正常生活!让地球上22%的人口同时宅在家中2个月,而社会秩序没有丝毫动荡,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政府才能做得到!
有外国媒体称:中国抗击疫情的胜利,展示了中国精神的伟大、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想一想: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多媒体呈现案例: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强调: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人民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构想付诸实践奠定了前提、创造了条件。
提问: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关系?
教师呈现思维导图并讲解:
教师讲解: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产生各种国家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
(2)多媒体播放视频:什么是人大代表
多媒体呈现案例:在为期10天的会议中除了审议政府等国家机关的报告,还会对报告中有问题的地方提出质询。同时代表们也会提出自己的议案。在3月15日闭幕会上,代表们对各项决议草案、法律草案和决定草案表决。
教师提问:你了解人大代表吗?小组讨论人大代表具有哪些职权呢?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多媒体播放视频:说一说人大具有哪些职责?
提示: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目标导学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媒体呈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的变化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妇女代表等比例有所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所下降。
思考:这对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何意义
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它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②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探究四:1.野生动物保护,国家在行动。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呈现案例: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且先后三次于会后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将草案印送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还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法学教学科研机构征求意见。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
思考: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师生总结知识点: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同时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和典型案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认识。选取案例要选有针对性、学生较为熟悉的,避免简单地讲解、灌输,应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