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化学与资源、能源
【基础作业】
1.(2024·滨州)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B.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
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
2.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图所示。该能源是()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
3.(安全教育)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识。浓硫酸试剂瓶上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 C. D.
4.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X,试推测X的化学式是()
A.H2 B.H2O C.CO D.H2O2
5.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铝制品变暗后用钢丝球打磨
B.为使木柴燃烧得更旺,将木柴架空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6.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煤脱硫技术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
B.合理利用金属矿产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C.陶瓷烧制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聚乙烯塑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7.(改编)“西气东输”是将西部的天然气通过管道向东部输送,缓解了东部地区用气难的问题。
(1)天然气、煤、被称作三大化石能源。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的优点是。
(2)“西气东输”输气管道采用的螺纹钢管属于材料。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易使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调(选填“小”或“大”)燃气灶的空气进风口。
(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效应增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请你提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性建议:。
(5)氢气是目前人类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氢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6)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有(只写一点)。
【素养作业】
8.(2024·广州)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酸雨
C.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9.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家中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腌制食品
D.为预防森林火灾,常在进山路口处张贴含上图所示的图标
10.化学与能源、科技、环境密切相关。
(1)能源:H2被视为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某实验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所用试管规格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直流电源a端应为正极
B.a、b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
C.d试管先收集满
D.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科技: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纤维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甲醇,其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3)环境:为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科学家还利用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尿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该反应涉及的有机物的化学式为(只列出计算式)。
11.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使温室效应加剧。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其中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所示。
(1)“碳中和”: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填序号)。
(2)“碳循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3)“碳封存”: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作用。
(4)“碳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填字母)。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替代私家车出行
B.双面打印纸质资料
C.关注个人卫生,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
答案
1.A【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