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声乐(一)(王丽娜)课件第一篇 中国作品.pptx
文件大小:16.2 MB
总页数:6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4.86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篇中国作品;第一篇中国作品;《大海啊,故乡》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创作于1983年,是作曲家王立平为电影《大海在呼唤》所创作的主题曲,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表达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深深爱恋、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歌曲旋律优美、词意朴素、语言亲切,话语平易近人。全曲采用三拍子的波浪式优美旋律,仿佛使人置身于波光粼粼的大海上,更加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鼓浪屿是福建厦门西南部的一个岛屿,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台湾岛和厦门鼓浪屿隔绝,遥遥相望。1981年底,词曲作家张藜、红曙、钟立民在鼓浪屿登上了日光岩,一水相隔的词曲作家在厦门鼓浪屿登高远眺台湾同胞,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以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为题材,抒发了一位生在台湾、长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全曲为4/4拍节奏,歌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平行的两个乐句,第二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歌曲旋律连贯、优美、深情。整首歌曲的歌词亲切、自然,感情表达真挚、感人,充分抒发了祖国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这是一首优美、舒展的艺术歌曲,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通对故乡小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歌曲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悠扬深沉,平稳的曲调加上弱起,表达了漫步在熟悉的小路上思绪万千的心情呼之欲出,眼前浮现出美好的回忆。该乐段中唯一的临时变化音#4,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对小路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随着音区升高,作者内心热爱家乡的心情也得以充分抒发。最后,全曲在“呣”的哼鸣中结束,音区下行,仿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意犹未尽。;《思乡曲》是电影《海外赤子》中的插曲,表达了海外赤子在中秋月圆时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艺术风格;《天山行》又名《天山路弯又弯》,是电影《天山行》中的插曲。电影讲述了“文革”时期的一对知青恋人,一个志在扎根天山,另一个向往城市生活,因两人人生目标的不同而引发的矛盾故事。;;歌曲通过中秋的月亮,表达了台湾儿女???家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歌曲虽然短小,但写得很精致,用3/4和2/4拍的交替出现,把游子思念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自然地引出歌声。歌唱部分自始至终都用了舒缓的4/4拍节奏,音区较低,适合中音声部演唱。深情的旋律仿佛在倾诉着游子凄凉的内心。;《跑马溜溜的山上》又名《康定情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四川民歌。这首歌曲是于抗战时期由江定仙先生将当地的康定民歌改编而成,迅速传遍全国,后成为名扬海外的经典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歌曲前两小节“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全曲的主调,旋律平稳、流畅,歌词通俗、简练,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歌曲中每段歌词都带有“溜溜的”“弯弯”等衬词,体现了浓厚的四川地方特色。;《秋收》是电影《白毛女》中的一首插曲,剧中由赵大叔演唱,歌曲由贺敬之根据原民歌重新填词而成,表现了旧社会贫苦的农民对地主老财作威作福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对被剥削、被压迫生活的万般无奈之情。;歌曲具有典型的陕北信天游民歌风格,第七、第八乐句对第五、第六乐句进行了重复处理并点明了主题。歌曲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第二部分是人物情感的表达和对贫苦生活的无奈。这首歌曲速度较慢,总的基调给人亲切、内在、忧伤之感。;《橄榄树》是李泰祥和作家三毛共同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有过异国他乡生活经历的三毛怀着强烈思乡之情把歌词写得十分感人。作品意在暗示对追求很远很远的他方的一种向往。1979年作为电影《欢颜》的主题歌,在大陆广泛传唱。;作曲家李泰祥用亦古亦今的编曲方式,使这首歌很快成了台湾民歌时代唯美风格的典型代表。歌曲抒发了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现了对梦中橄榄树的向往。宜用深沉、内在、略带朦胧的声音,来表现绵绵不断的思念之情。;《高高太子山》是作曲家克义于1953年创作的歌曲,通过描绘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象,从而歌颂毛主席和美好的幸福生活,深受群众喜爱。这首歌曲被广为传唱,成为声乐学习者考级的必唱曲目。;这首歌曲风格明快、阳光,属于两段式歌曲,每一段又分为两部分,歌曲中运用“哟”“啊”等衬词,表现了歌者对家乡景色的热爱之情以及幸福生活的自豪与赞美。;《嘎达梅林》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一位民族英雄。在20世纪30年代,他率领各族人民起义,奋力反抗封建王爷和军阀的压榨,不畏强敌,壮烈牺牲。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将他的事迹编成歌曲并传唱至今。;歌曲旋律以内蒙古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为基础,由上下句的单乐句组成,两句节奏完全相同。全曲从容大气、雄健有力、宽广豪迈,体现了内蒙古人民的英雄气概,具有浓郁的内蒙古民族音乐风格。;《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改编而成,具有维吾尔族舞曲的风格。歌曲表达了人们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