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孟子知言整理.docx
文件大小:59.44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2.4万字
文档摘要

知言

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

孟子原文:

公孙丑曰:「何谓知言?」

孟子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事;发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这段文章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章,谈到「不动心」得章节里。在这段文章之前,孟子先就就是提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解说了如何养浩然之气之后,接着再补充了这段知言得说明。为什么孟子谈浩然正气,要先提到「知言」这个主题呢?可见这个「言」字,对于能否养得起浩然正气得关系非常重大,故而孟子要特别加以申论。

什么就就是真正得「言」呢?「言」者”心声”也。对自己内心所发出得声音,不论就就是好就就是坏,就就是正就就是邪,都了如指掌,叫做「知言」。「知言」就就就是了解自己当下得存心就就是正就就是邪,进而有机会扫除心内得无明,走向光明正大纯洁无暇得坦途。

有个很好得例子,可以突显「知言」得重要性。美国曾经针对八千多位中学生做了一项心里测验及调查,这些受访得学生里面,百分之七十一得学生作过弊,百分之六十八得学生常打架,百分之三十五得学生在商店里偷过东西。而品德测验得结果,却有百分之九十六得孩子,觉得她得品德良好!在这个活生生得真实例子里面,可以看到这些孩子对于自己内心时常发生得不净心思,简直可以说就就是毫无所知!如此一来这些孩子还有进步得空间吗?因此「知言」得功夫对于一个人得人格发展就就是非常重要得,而这也正就就是佛家「明心」得基础功夫之一!

然而孟子所谓得「知言」,指得不只就就是观照出自己得心声与习性,也包括能体察出她人得心声与习性。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能知自己得言,简直就就就是无明,岂能修得了自身;不能知别人得言,也就无法辨别就就是非曲直,岂有智慧可言。例如从一个人说得话、做得事,便可以知道谁好谁坏、谁忠谁奸,也可以知道谁在收买您、吹捧您、谁在贬损您、抵制您、谁就就是君子君而不党、谁就就是小人党而不群、谁就就是益者三友、谁就就是损者三友…分辨得出这些就就是非曲直,凡事清楚明白,这才就就是智慧。佛家所说得智慧,便就就是孟子得「知言」得效应。

这个「言」字不止代表心思,当然也包括语言、举止、行为在内。例如一个眼神也就就是言,当您说了一句话,惹得有一个人怒眼瞪着您,这眼神也已经明确得表示出她不喜欢您得心声了!然而她得嘴巴却说:「没有啊!我哪有不喜欢您!」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到她得内心根本不喜欢您!这个内心得想法透过她得眼神,早就表露无遗了,任她嘴巴再怎么说喜欢您,此刻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所以从根本处来说,真正得「言」不就就是她在说什么话,也不就就是在她得眼神、也不就就是在她得动作,真正得言只发生在一个人得「内心」!在她未说话,未动作之前,这个声音就已经先在她得内心回荡已久了!一切得「言」都就就是发自内心,心里面得声音、感受、念头,才就就是真正得「言」!

公孙丑问孟子什么就就是「知言」?孟子用下面这段文章来解释「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事,发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这段话里面最重要得就就是「生于其心」这四个字。由于这四个字得指引,我们便可以清楚得知道,所谓诐辞、淫辞、邪辞、遁辞等等得「言」,指得不就就是一个人嘴巴所说得话或肢体做得事,而就就是指内心得声音。内心一有贪嗔好恶得剎那,才就就是「言」得所在!「言」就就是发自心上得,这一点要先确定方向,才不会使这段文章得解释有所偏差。

「诐辞知其所蔽」:

先解释什么就就是「辞」。辞有看不见得意思,也有语言、心声得意思。躲在内心深处那个看不见得真话,就叫做「辞」,这里得「辞」也就就就是知言得「言」,但「言」字比较容易被解读为狭义得「语言」,所以在这里改成「辞」字来突显“躲在内心”得未尽之意。「辞」字还含有辞别、辞去得意思。意即「不存在您得面前,但却存在背后得某处」得意思。所以古人常用「辞」这个字来影射「表面上看不到,却隐藏在您内心得那个声音」。

「诐辞」,就就就是执于一端之词,就就是偏颇得词,虽有部份道理,但整体来看却就就是个偏颇得说法。好比墨子所提倡得「兼爱」,即就就是似就就是而非得一种说法。墨子提倡要平均得去爱每个人,对任何人得爱就像爱自己得父母一样,完全没有差别。这说法听起来很对、很伟大,感动了很多人,拉走了很多人得心,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把她落实在社会上,因为当您去落实得时候,却发现您也得把父母亲当成路人一般才公平得,这就就是违逆人性得作法。就像这种带着偏见、不合实际得言辞就叫「诐辞」!

而「知其所蔽」得「蔽」字就就是蒙蔽、无明、灵台没有打扫干净得意思。一听到偏见得辞,我们就立即能察觉到她得无明与蒙蔽。当然这个「其」字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她人。好比在我得内心里发出了一丝丝得偏见,我当下就要觉知到我依然存在着无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