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3838页
专题04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名校期末真题,11篇)
题型概览
题型01基础题题型02提高题
选题区域
上海16区: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杨浦、虹口、普陀、浦东、宝山、嘉定、闵行、松江、青浦、奉贤、金山、崇明
一、基础题
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木匠老魏
①木匠老魏坐在大门口。太阳一大早就上工了,清清朗朗,把老魏及他家门口的一切事物照得透亮。
②老魏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老魏的手艺就是跟父亲学的。学木匠的一点一滴老魏都记得,锯、砍、刨、凿,都是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学会的。墨斗的线怎样拉得又直又长,也受到了父亲反复的提点。闲暇时,父亲会指导他刨木板,一棵粗壮的板材,被他刨得表面光滑,泛着木头特有的清香。刨花有长有短,有曲有直,长长的像舞动的丝带,卷卷的如落到凡间的云朵,他最喜欢云朵一般的刨花,簇簇拥拥地堆起一个又一个连绵洁白的梦。
③俗话说,严师出高徒。随着时间的沉淀,老魏的木匠手艺越来越精湛,甚至超过了父亲,每天来请他做木工的人络绎不绝。父亲乐呵呵地看着他背着工具忙里忙外。等他回到家,父亲总要亲自炒两个小菜,犒劳辛苦工作的儿子,有时还会唱上几句:“锛凿刨锯斧,般般汗水煮。大材要做小,小料需贴补。弯曲刮平直,平直刻凹凸。”
④一眨眼,老魏已经做了一二十年木匠。
⑤老魏感觉到这一二十年里,找他做木工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多数家庭开始倾向于购买成品的家具,说成品家具又洋气又精致,手工家具又笨重又难看。老魏心里一阵失落。但只要有人来请他做木工,他立即浑身充满了力量。哪怕人家只是让他去修复一下门窗,做几把椅子,他都要把平生所学全部用上。无论何时,他做的手工家具都是那么美观大方、结实耐用。他真不希望木匠的手艺到自己这里会失传。
⑥可是,他的儿子都不愿意跟着他学。时代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职业选择越来越多元,年轻人情愿出远门打工,也不愿意守在家里学木工这种传统手艺活。对此,老魏颇感无奈。
⑦尽管现在没人找老魏做木工了,他还是不愿意浪费自己的生命。空闲时,他翻出自己的刀锯斧凿、墨斗尺子,把家门口长得歪七扭八的柳树砍了,天天在院子里忙活。妻子说他闲得慌,他只是笑嘻嘻地说“你不懂”。一个多月过去,老魏做出了十几把小靠椅,几张小茶几。还有几十个小孩子的玩具,小收纳盒、小木偶、小战车、小木碗,做工精巧,栩栩如生。他还利用树枝的拐弯之处做了几个如意摆件,造型雅致玲珑,令人爱不释手。
⑧现在的年轻人还会喜欢这些传统的木制品吗?老魏带上他的“作品”去周末市集,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围观。他们流露出惊艳的神情,对这些精巧的“小玩意”赏玩不已——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看到这样纯手工制作的木器了。老魏的这些木制品精妙美观,既保留了传统的木工手艺,又融入了些许现代艺术感。小靠椅、小茶几随便一摆,就是风雅一景,引来不少热爱“中式美学”的年轻人拍照留念。
⑨几位年轻女孩被老魏独具匠心的收纳盒吸引住了。小小的收纳盒,采用了中式传统的构架方式,完全用榫卯连接,盒子上看不见一颗钉子;盒面上,老魏细心地雕刻上水仙、梅花、荷花等图案,婀娜多姿,典雅端庄。古人云“芳心尘外洁,道韵雪中香”,又有“暗香浮动月黄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名句,为体现这样的意韵,他还特意设计了椭圆形的盖顶,让整个盒子看起来古朴圆润,透出温婉宁静的气度。
⑩不一会儿,老魏的收纳盒就卖完了,其他的“作品”也被一抢而空。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还有几位年轻人坚定地要跟他学木匠手艺。老魏笑笑说,学手艺可不是说说就行,首先要保证能静下心,要肯潜心钻研。年轻人欣然同意,表示明天就登门拜访,拜师学艺。
(11)夕阳西下时,老魏和他们告别回家。说实话,他的心里还是没有底,胡思乱想了一夜。
(12)当朝阳又升起来时,老魏一开门,。
(有删改)
7.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8.分析第⑨段对收纳盒的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9.结合全文,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为小说续写结尾(50字左右),并简要阐述这样写的理由。
【答案】7.①运用比喻,将刨花比作丝带和云朵,生动表现了刨花的形态多样、生动多姿。②将刨花比作梦境的比喻,也形象有力地强调了老魏对于木匠工作的喜爱之情。
8.①收纳盒的精美充分展现老魏高超的木匠手艺;②借助古诗词展现收纳盒的意蕴,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丰富了文章的意蕴;③收纳盒的传统构造、古朴圆润,也暗示了尊重、继承传统手工艺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
9.结尾:“师傅,我们来啦!”几张年轻又熟悉面孔出现在老魏眼前。“好!好!来了就好!”老魏见此,终于放下心来,将他们迎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