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法律知识法治建设知识竞赛-法治理论知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根据《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不得在干部考察工作中:()
A、隐瞒事实真相
B、亲自调查事实真相
C、还原事实真相
D、歪曲事实真相
2.根据《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不得在公务活动中接受:()
A、礼金
B、有价证券
C、支付凭证
D、活动纪念品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决定在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停止执行()?
A、审计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被审计单位申请停止执行的
D、社会公众要求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范体系只包括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规范体系,不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体系。
5.简述不得随意更换审计机关负责人的情形。
6.简述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规定的行为。
7.《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包括()。
A、基金会
B、营利性组织
C、社会服务机构
D、社会团体
8.“不能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是汉朝人刘向在《说苑.立节》中引用的()的话。
A、子贡
B、孔子
C、子路
D、孟子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机关派出机构在审计机关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的干涉。
10.下列哪些请求不适用诉讼时效?()
A、当事人请求撤销合同
B、当事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
C、业主大会请求业主缴付公共维修基金
D、按份共有人请求分割共有物
11.期间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时;有业务时间的,完成业务活动的时间为截止时间。
12.在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法规案前,如有不同意见,应当进行协调。以下符合协调工作规定的有()
A、对市级部门所属单位的不同意见,由该部门组织协调
B、对市级有关部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国家机关的不同意见,属行政管理范围的,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协调
C、对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以及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由主任会议组织协调
D、对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不同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协调
13.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终止时,可以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剩余财产。
14.根据《侵权责任法》,行为人对环境污染造成损害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15.根据《民法总则》规定,以下哪些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被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A、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B、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C、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D、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16.利害关系人宣告失踪的申请,不要求()。这意味着,凡利害关系人均可提出有效的宣告失踪申请。
17.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A、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B、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C、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D、请求支付合同违约金
18.法律对于积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
19.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下列选项属于其监督职责的是()。
A、发现党员、干部违反纪律问题及时教育或者处理
B、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
C、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D、揭露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20.简述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的具体行为。
21.古今中外,理与德也好,法与令也好,诏与敕也好,村规家法也好,都是规则。
22.简述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当利益的具体行为。
23.根据《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