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 我与社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2.docx
文件大小:12.6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1.8千字
文档摘要

1我与社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健全人格: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感情,关心社会、关心时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一群大雁要飞到南方过冬,它们整齐的队伍像写在天上的“人字。一只年轻的大雁一边飞一边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排着队伍呢多不自由呀!”他就离开了队伍,它飞呀,飞呀.渐渐地,它感到吃力了,身体也越来越重了.这时,它才后悔不该离开集体.正在这时,一只年长的大雁飞来接它,年长的大雁和蔼地告诉它:“大家排队飞行,把周围的空气扇动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气流,借着这股气流,每只大雁飞起来就省一点力.你离开队伍,没法利用气流帮忙,所以很快就累了.年轻的大雁明白了,它跟在年长的大雁后面,去追赶队伍.那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自由发言。

学生1:年轻的大雁不应该离开艳群,否则最终受累的还是自己。

教师活动:那么老师想问大家走进社会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个人能否真正的脱离社会?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我与社会,请大家把书翻到这一课,对第一小节进行一个简单的预习。

B【学习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1:让学生分享暑假里面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播放暑期游玩图片加强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回答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活动2:播放《中国24小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日新月异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事件?(可适当播放相应图片进行提示,如看新闻、上网等等。)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活动3:播放两张图片:图片一:社会是张“大关系网”;图片二:个人是“大网上的“节点”。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知识点。

活动4: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分享

活动5:针对不同情境,判断社会关系类型。

教师小结: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主要的几种社会关系

(1)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间的关系。

(2)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

(3)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

C【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D【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知识,巩固并构建知识体系。情感升华,让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发展,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E【课后作业】背记本节主要考点

五、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不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