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天津静海区教育系统招聘事业单位20人(第二批)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
1、一段历史材料记载:“二战后,因美苏争霸,西欧各国深感危机,认识到联合成一个整体的重要性,从而走向联合。如今,欧洲人已组成了这样一个整体。”材料中这个“整体”在当今的英文简称为()。
A.UN
B.EU
C.APEC
D.WTO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组织的英文简称。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干描述的“欧洲人组成的整体”对应的是哪个国际组织,并明确各选项所代表的组织。二战后,西欧各国为应对美苏争霸带来的危机,逐渐走向联合,最终形成了欧洲联盟。选项中提及的组织,联合国英文简称为UN,它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并非欧洲人组成的特定整体,与题干描述不符。亚太经合组织英文简称为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涵盖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多个国家,并非专门由欧洲人组成的整体。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简称为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也不是题干中所指的欧洲人组成的整体。而欧洲联盟英文简称为EU,是欧洲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政治合作组织,是欧洲国家联合成的一个整体,符合题意。综上,答案是EU。
2、人的死亡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它属于()。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法律后果
D.法律前提
【答案】:B
【解析】人的死亡是一种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人的死亡符合法律事件的定义。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人的死亡并非基于人的有意识行为产生,所以不符合法律行为的特征。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人们的行为在法律上可能引起的结果,人的死亡本身不是法律规范所规定行为引起的结果,而是一个引发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事实,并非法律后果。法律前提通常是指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所依据的前提条件,一般是某种法律规定或者特定情况的存在,人的死亡不是作为法律前提存在,而是作为能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客观事实,不属于法律前提。综上,人的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件。
3、2022年10月24日,第()届进博会献上国家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启动。今年共有66个国家、三个国际组织参展线上国家展,其中30个国家的展示内容先行上线试运营,有不少国家是首次亮相线上国家展。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C
【解析】2022年10月24日举办的是第五届进博会国家展,有66个国家和三个国际组织参展线上国家展,部分国家展示内容先行上线,所以答案应选对应第五届的值。
4、自2017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实现身份证异地办理,奔波千里回乡办理换证将成为历史。2016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达2.92亿,异地办证是一项惠及几亿人的政策。
A.2024/07/01
B.2024/07/10
C.2024/07/15
D.2024/08/01
【答案】:A
【解析】题目询问自2017年起我国开始实现身份证全国范围异地群办理的时间。然而,所给选项信息可能存在错误,根据实际情况,自2017年7月1日起,全国全面实施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三项制度”,实现了身份证全国范围异地办理,而题目所给选项时间均为2024年,与事实不符,在正确的知识体系下应是2017年7月1日,但不在给定选项内。
5、夸父逐日的故事记载于()。
A.《山海经》
B.《庄子》
C.《齐谐》
D.《吕氏春秋》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中故事记载出处。夸父逐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记载于《山海经》。《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书中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思想,并没有记载夸父逐日的故事。《齐谐》是古代的一部专门记载奇闻逸事的书籍,也并非记载夸父逐日的文献。《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其内容以儒、法、道思想为主,也没有收录夸父逐日的故事。因此正确答案是《山海经》。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A.《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孟子提出的观点
C.被誉为“曲状元”的元曲作家是关汉卿
D.《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明代吴敬梓
【答案】:A
【解析】《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该表述正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荀子提出的观点,并非孟子。被誉为“曲状元”的元曲作家是马致远,而非关汉卿。《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清代人,并非明代